榆社化石博物馆(二)

榆社化石博物馆

当年“龙骨”不值钱

人们无法想象,数百万年前,在被全球古生物专家们称为“榆社群”的一带,究竟发生过什么,但透过保存完整的三趾马、大唇犀、剑齿象的化石,众多国内外专家最终还原出了这一带曾经的繁盛。

大约在1000万年前,榆社地区河湖纵横,四季炎热,大量三趾
马、大唇犀、剑齿象、剑齿虎等各种猛兽栖息于此,和羚羊、鹿、狗,还有生长在河湖岸边的树林、灌木、各种水生动物,构成了一个繁茂的生态圈。

大约700万至100万年前,地壳运动让榆社全境渐渐发展成了今天层峦叠嶂、少湖少川的典型山区。成群的野兽、成片的水草地被泥水洗刷、岩层填埋,它们的坚硬部分(如动物的骨骼、牙齿等)被岩石中的矿物质填充交融形成化石,为当地留下了众多至今为世界瞩目的地质、生物资源。

“那时,一盒人们看来很奢侈的‘黄金叶’香烟一毛多钱,但一颗龙牙,碰对的时候就能换来两三毛钱,甚至几块钱。从我们这儿到与武乡县临界的王宁、任家垴村等地,村民们都以挖龙骨为乐事。”

正是北方严寒的冬日,记者来到了该县云竹镇马会村,村民宁三明的回忆,将记者带入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村民们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赶着起床,带上前一天准备好的烧饼、馒头等干粮,上山刨寻“龙骨”。

“真傻,那东西能当吃,还是能当喝?”不知化石珍贵的村民们还自以为是,嘲笑那些走村串巷收购“龙骨”的小贩。“也就是卖给药店,治病用。”小贩们鬼鬼祟祟,也不做更多的解释。

世代生长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人们哪里知道,在他们看来连病都治不了的所谓“龙骨”,其实是被世界古生物界喻为“百万年前生物标本”的化石。这些“烂骨头”,早在上个世纪初便被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们追捧。多年来,来自民间的大量化石,就这样通过小贩、通过“洋人”,以极低的价格,被美国、法国等地的自然博物馆等当珍宝收藏。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博物馆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