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加拿大北极高地的古老“霜冻”犀牛改写了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对北大西洋陆桥的了解

来自加拿大北极高地的古老“霜冻”犀牛改写了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对北大西洋陆桥的了解

艺术家对森林湖泊栖息地的 Epiatheracerium itjilik 和达氏海幼兽 (Puijila darwini) 的印象。 (图片来源:加拿大自然博物馆)

(化石网cnfossil.com)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Sophie Berdugo):大约四十年前,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北极高地的一个撞击坑内发现了一系列保存完好的化石。现在,这些遗骸终于揭开了它们的秘密,揭示了它们属于一种生活在 2300 万年前的已灭绝的无角犀牛物种。

科学家们将这种动物称为 Epiatheracerium itjilik,该物种名称在因纽特语中的意思是“霜冻”。根据加拿大自然博物馆 (CMN) 的一份声明,这些生物的体型与现代印度犀牛 (Rhinoceros unicornis) 相似。新发现的化石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标本,表明该动物在年轻时死于不明原因。

“北极犀牛的非凡之处在于骨骼化石状况良好,”CMN 古生物学家、遗骸新分析的合著者玛丽莎·吉尔伯特 (Marisa Gilbert) 在声明中说。“它们被三维保存下来,只被矿物部分取代。大约 75% 的骨骼被发现,这对于化石来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完整。

由于 14 英里宽(23 公里)的撞击坑迅速充满水,这些骨头被保存在 14 英里宽(23 公里)的撞击坑内。该陨石坑大约在北极犀牛生活的同时由小行星或彗星形成,这表明犀牛在陨石坑变成湖泊之前就死在了陨石坑内。

声明称,该地区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植物遗骸表明加拿大北极高地——特别是火山口所在的努纳武特地区的德文岛——拥有温带森林。

随着中新世(2300万至530万年前)过渡到上新世(530万至260万年前),最终让位于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化石被冻融循环打碎,逐渐被推到陨石坑表面。研究人员随后于 1986 年发现了这些化石。

随后对陨石坑的实地考察发现了更多属于北极犀牛标本的骨头。这些探险队还出土了另一种生活在 2300 万年前的物种,即达氏海幼兽 (Puijila darwini),它可能与北极犀牛一起生活。

与其他犀牛物种相比,吉尔伯特和她的同事根据牙齿、下颌骨和颅骨的特征描述了 E. itjilik。然后,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新发现的物种与 57 个已灭绝和现存犀牛群体的联系,确定了北极犀牛在犀牛进化树中的地位。他们周二(10 月 28 日)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来自加拿大北极高地的古老“霜冻”犀牛改写了科学家们认为他们对北大西洋陆桥的了解

北极犀牛大约 75% 的骨骼被保存下来。(图片来源:加拿大自然博物馆)

研究结果表明,E. itjilik 与生活在现在欧洲的犀牛关系最密切,早于 2300 万年前。真正的现代犀牛(犀牛科)大约在 4000 万年前在北美和东南亚进化,它们的后代随后传播到除南美洲和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今天非洲和亚洲只有五种犀牛,但过去在欧洲和北美发现了它们,从化石记录中已知有 50 多种,”研究主要作者、研究科学家兼 CMN 古生物学负责人丹妮尔·弗雷泽 (Danielle Fraser) 在声明中说。

新发现的北极犀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北端的犀牛。研究人员认为,该物种是通过北大西洋陆桥从欧洲迁徙而来的,这是一条由裸露的大陆地壳组成的格陵兰岛上的古老通道。

北大西洋陆桥出现在白垩纪后期(1.45亿至6600万年前),但何时消失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表明,陆桥在 5600 万年前倒塌;其他人则认为,直到大约 270 万年前,这座桥或多或少是连续的。

新发现支持了后一种假设,因为犀牛科在 3390 万年前抵达欧洲,当时正值一次被称为 Grande Coupure 或“大切割”的灭绝和扩散事件。这项新研究表明,到 2300 万年前,这些犀牛已经抵达北美,因此陆桥可能至少持续到中新世开始。

“描述一个新物种总是令人兴奋且信息丰富,”弗雷泽说。“我们对犀牛进化的重建表明,北大西洋在犀牛进化中发挥的作用比之前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