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早石炭世维宪中期珊瑚层研究新进展

珊瑚层(b-f)及其下伏(a)和上覆(e-f )岩石类型

珊瑚层(b-f)及其下伏(a)和上覆(e-f )岩石类型

珊瑚层微相类型:(a) 贵州珊瑚障积岩;(b-d) 笛管珊瑚, 丛管珊瑚和贵州珊瑚-笛管珊瑚障积岩和骨架岩;(e-h) 珊瑚,苔藓虫,钙藻和微生物漂砾岩

珊瑚层微相类型:(a) 贵州珊瑚障积岩;(b-d) 笛管珊瑚, 丛管珊瑚和贵州珊瑚-笛管珊瑚障积岩和骨架岩;(e-h) 珊瑚,苔藓虫,钙藻和微生物漂砾岩

海平面变化控制珊瑚层生长和死亡模式图

海平面变化控制珊瑚层生长和死亡模式图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石炭世是晚泥盆世生物大灭绝造成珊瑚-层孔虫生物礁生态系统崩溃之后,后生动物建造复苏演化的关键地质历史时期。早石炭世杜内期无后生动物建造发育,后者直至维宪早期开始出现并逐渐繁盛,维宪晚期后生动物建造的多样性和丰度达到最高值。作为后生动物建造的一种类型,珊瑚层也在维宪期开始复苏演化,其最早出现于维宪中期,在维宪晚期达到鼎盛期,广泛分布于西欧和北非地区(古特提斯洋西部)。目前,华南地区(古特提斯洋东部)维宪期尚无珊瑚层的报道,因而,华南维宪期珊瑚层的组成及其与同时代西欧和北非地区珊瑚层的关系仍不清楚。

为研究华南地区这一关键转折期珊瑚层的组成及其复苏演化,南京古生物所要乐博士等首次详细报道了华南贵州雅水剖面维宪中期的珊瑚层。该珊瑚层位于上司组底部,厚度为2.5-3.9 m,宽度大约500 m。珊瑚层的生物多样性较低,包括5属5种,建造生物主要包括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 pentalaxoidea),笛管珊瑚(Syringopora sp.)和贵州珊瑚(Kueichouphyllum sinense),附属生物包括腕足、海百合茎、有孔虫、钙藻、苔藓虫、腹足和介形虫。珊瑚层的岩石和微相类型丰富,主要包括珊瑚障积岩、珊瑚骨架岩和生屑粒泥灰岩。基于不同建造珊瑚组成,自下而上,珊瑚层可划分3个连续生长阶段:(1)K. sinense生长阶段;(2)K. sinense-Syringopora sp.生长阶段;(3)S. pentalaxoidea生长阶段。相对海平面的升高和降低分别控制珊瑚层的形成和死亡。华南上司组珊瑚层的生物组成与西欧和北非地区维宪中晚期的珊瑚层具有相似性。维宪中晚期珊瑚层的复苏与繁盛反映全球该时期处于相对温暖环境。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地学学术刊物《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基础性项目的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Yao, L., Wang, X.D., Lin, W., Li, Y., Kershaw, S., Qie, W.K., 2016. Middle Viséan (Mississippian) coral biostrome in central Guizhou, southwestern China and its palaeoclimatological implications.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48: 179-194.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珊瑚 早石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