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系海相红层研究取得新进展

研究区域古地理

浅水海相红层

海相红层的研究涉及到区域乃至全球史前地质系统和环境演变,日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可揭示海相红层广布期的地球系统演变过程。海相红层在我国地质记录中颇为常见,不同地质时期海相红层的岩石特征相似甚或酷似。相比较而言,以往在我国对海相红层的探究不如对黑色页岩那么重视,对古生代海相红层的研究不如对中新生代的那样深入。华南志留系主要发育3套浅水成因的海相红层,分别是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红层、上红层和罗德洛统上部红层。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院士、王怿研究员和张小乐硕士的研究小组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和中文版)上发表了上扬子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红层研究的最新成果。该成果基于文章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许多学者和野外队同志长期的工作和资料积累,在滇、黔、川、湘、鄂、渝六省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包括近百个县,200多个剖面或点的资料,在上扬子区志留系下红层(溶溪组及其部分相当地层)的时空分布、古地理背景、成因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认识。

下红层在华夏古陆西北侧和滇黔古陆北侧尤为发育,一般近古陆地区厚度大,远离则减薄至消失。古陆的存在是红层形成的古地理背景,由河流携带的大量含高价铁的细碎屑物是物源,它们堆积在拥有氧化作用的近陆海底;当时区域处于海退态势、海水局部淡化、缺乏上升洋流、营养物质贫瘠、有机生产量低、海盆下沉和沉积速率较快。上扬子区下红层与欧洲同期和华南奥陶纪的远岸较深水红层不同,更与藏南很深、很静、沉积速率很慢、环境稳定的白垩系大洋红层不一样。本项研究着重追踪下红层的时空分布,初步探索其沉积条件和形成环境,为史前浅水海相红层研究提供了实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红层 志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