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证据表明:早期灵长类动物是在寒冷气候下进化的,而不是在热带森林中

化石证据表明:早期灵长类动物是在寒冷气候下进化的,而不是在热带森林中

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在北美寒冷的气候中发现的。(A),6600万年前科彭盖革主要气候的世界古地图。地图上的白色圆圈是共同祖先坐标的后验分布(树上的白色圆形)。这些坐标是使用具有古地图限制的地理模型推断出来的。我们运行了四个地理模型,将位置限制在北美、非洲、亚洲或欧洲。(B),从各大洲坐标的后验分布中提取的年平均古温度。大陆位置按阶梯石(方括号中的数字)推断的边际可能性排序,在贝叶斯因子模型比较的基础上,将最佳拟合模型放在最上面。来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5)。DOI:10.1073/pnas.2423833122

(化石网cnfossil.com)据雷丁大学:灵长类动物,包括猴子、猿和人类,大约在6600万年前首次在寒冷的季节性气候中进化,而不是在科学家以前认为的温暖的热带森林中。

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统计建模和化石数据重建了古代环境,并追踪了所有现代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地方。

这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这些第一批灵长类动物最有可能生活在北美,气候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推翻了长期以来影响进化生物学的“温暖热带森林假说”。

雷丁大学的主要作者Jorge Avaria Llausureo说:“几十年来,灵长类动物在温暖的热带森林中进化的观点一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发现完全颠覆了这一说法。事实证明,灵长类并非来自茂密的丛林,而是来自北半球寒冷的季节性环境。

“了解古代灵长类动物如何在气候变化中幸存下来,有助于我们思考现存物种如何应对现代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

为了生存而搬家

当当地天气迅速变化时,可以旅行很远的灵长类动物更善于生存,并能生下能成为新物种的幼崽。

当灵长类动物迁移到完全不同、更稳定的气候时,它们会走得更远——平均约561公里,而那些生活在类似、不稳定气候中的灵长类动物只有137公里。早期的灵长类动物可能通过像今天的熊一样冬眠来度过寒冷的冬天——放慢心率,在最冷的月份睡觉以节省能量。一些小型灵长类动物仍然这样做——马达加斯加的矮狐猴在地下挖洞,在太冷时睡几个月,保护自己免受根和叶子层下的冰冻温度的影响。

灵长类动物直到数百万年后才到达热带森林。它们从寒冷的地方开始,然后转移到温和的气候,然后到干燥的沙漠状地区,最后到达我们今天发现它们的炎热潮湿的丛林。当当地气温或降雨量在任何方向上迅速变化时,灵长类动物被迫寻找新的家园,这有助于创造新的物种。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灵长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