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嘉余院士作题为“漫谈生物演化---一位古生物学者的思考”的专题讲座

戎嘉余院士作题为“漫谈生物演化---一位古生物学者的思考”的专题讲座

戎嘉余院士作题为“漫谈生物演化---一位古生物学者的思考”的专题讲座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9月23日下午,南京古生物所戎嘉余院士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作了题为“漫谈生物演化---一位古生物学者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包括2012级和2013级地质学本科生、史前生命与环境研究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及部分教员参加了此次报告。

演化是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如果不考虑演化的话,对生物学中任何“为什么”的问题都难以得出确切的答案。讲座开篇,戎嘉余院士通过大量现生生物和化石类型生物的多样性演化实例,向大家生动展示了生物的精妙与演化的神奇。地球今天的生机盎然离不开地球生命长达三十多亿年的生物演化,而古生物的研究和相关化石证据正是揭开生命演化神秘面纱最关键的部分。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撼动整个世界。它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理论,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成为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纵然传统的生物进化学说现今看来还有很多需要修正的地方,但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想法为后来的现代综合进化论、分子进化论及点断平衡论等提供了理论基础。戎嘉余院士在讲座中表示,生物演化是复杂的,古生物化石是科学家们提出上述种种演化模式时不可或缺的证据。以腕足动物为例,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化石表明以往的生物“进化”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有可能向复杂化发展,但这并不是生物演化的必然规律。物种无高低优劣之分,物种演化也不存在趋势或方向。

此外,关于古生物学界研究热点之一——生物的大辐射与大灭绝,戎嘉余院士从生命大爆发出发,详细讲解了寒武纪至现今第四纪地球所经历的各次大辐射与大绝灭。针对近年大家所关注的“人类是否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灭绝”这一问题,戎嘉余院士表示,小灭绝、大灭绝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历史上的灭绝事件的灭绝率是连续的,所以地球现在正处于大灭绝的说法还需考证。物种的灭绝和更替都是随着地球环境漫长演化而发生的自然现象,我们在考虑现代地球环境演变的问题时,要有全局观,不可将其与地球演化历史的大背景剥离。

在介绍完这些科学问题后,戎嘉余院士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在研究演化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启示。首先,作为演化而来的人类的五种基本情绪:高兴、伤心、愤怒、恐惧、厌恶,一些看似消极的情绪,却对生物的生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正是因为恐惧感,我们才能识别出危险。其次,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要在自然中寻求平衡。再次,自然界中的变异十分多样,光是巴西的雨林中的昆虫就有成千上万种。生物并非是千篇一律的,每个物种都有它独特的存在意义。人类并不是最“高等”的生物,面对其他物种以及其他人,我们应当怀着包容的心态。回顾过去,地球的演化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亦是如此,患得患失会使生活失去光彩,抱着“舍得并存”的心态生活,则会发现生活之美。 

报告结束前,戎嘉余院士与现场同学们进行了积极互动,就同学们疑惑的关于物种界定、特化种族及物种绝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从自己的专业方向出发给出极有启发性的解释与回答。最后,戎嘉余院士还对本科生及研究生未来的科研规划提出建议,鼓励同学们立足脚下,放眼未来,有计划,有激情地进行科学研究。

本次讲座是南京古生物所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史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建本科生选修课《古生物学前沿》的系列讲座之一。《古生物学前沿》课程旨在“深入介绍古生物学前沿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和从事生命科学探索的兴趣”。作为第一年共建该课程,南京古生物所戎嘉余院士和多位杰青获得者参加讲授相关专题和介绍前沿科研进展。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同开设前沿研究课程,名师名家进校园,有利于提升高校办学实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增进对古生物学的认识,拓宽视野。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学 戎嘉余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