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大灭绝的避难所
中国的化石表明,“大灭绝”大灭绝在某些地区并没有那么灾难性。(图片来源:杨定华)
(化石网cnfossil.com)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Stephanie Pappas):新的化石暗示,2.5亿年前导致地球上80%生命死亡的大灭绝对植物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灾难性。科学家在中国找到了一个避难所,那里的植物似乎经受住了地球上最严重的死亡。
二叠纪末的大灭绝,发生在2.519亿年前。当时,泛古陆正处于分裂过程中,但地球上的所有陆地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聚集在一起,新形成的大陆被浅海隔开。西伯利亚圈闭火山系统的一次巨大喷发似乎将二氧化碳水平推向了极端:2021年的一项研究估计,在此期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百万分之2500(ppm),而目前的水平为百万分之425(ppm)。这导致了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大规模崩溃。
陆地上的情况要危险得多。世界上只有少数地方的岩层含有二叠纪末和三叠纪初陆地生态系统的化石。
对其中一个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地点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尽管大灭绝,这里的生态系统仍然相对健康。在这个地方,种子生产的裸子植物林继续生长,辅以孢子生产的蕨类植物。
“至少在这个地方,我们没有看到植物的大规模灭绝,”该研究的合著者、密苏里科技大学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教授Wan Yang告诉Live Science。
杨说,周三(3月12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大灭绝在陆地上比在海洋中更复杂的观点。
在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发现了二叠纪末大灭绝的针叶树干化石。(图片来源:NIGPAS)
伟大的转变?
杨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新疆跨越大灭绝事件的岩层。
这个现在的沙漠遗址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岩石中包括一层灰烬,其中含有被称为锆石的微小晶体。锆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铅和铀,它们会逐渐衰变,这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晶体形成后的时间。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比其他地点更准确地确定这里岩层的年代。
其中一些层还含有化石孢子和花粉。杨说,这些化石表明,并没有大规模的死亡和重新种群,而是物种的缓慢转变。
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的古植物学家Josefina Bodnar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说,这与非洲和阿根廷的其他证据是一致的,那里的植物种群似乎是逐渐转移的,而不是急剧死亡然后重新繁殖。
博德纳尔告诉《生活科学》杂志,陆生植物“有很多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够在这次灭绝中幸存下来”。“例如,它们有地下结构、根或茎,可以存活数百年。”她补充道,种子也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四足动物骨骼化石可追溯到二叠纪末大灭绝前约15万年(图片来源:NIGPAS)
这种生存可能在潮湿的高纬度地区尤为可能。新疆的这个遗址曾经点缀着湖泊和河流,距离海岸几百英里。其他发现植物避难所的地方,如阿根廷,也是二叠纪的高纬度地区,远离赤道,那里的温度最高。
杨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二叠纪晚期和三叠纪早期,新疆的气候变得有点干燥,但不足以导致森林砍伐。
伦敦大学学院古生物学研究员Devin Hoffman表示,这可能是地理位置的结果,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海洋动物无法逃脱全球海洋酸化。但陆地上的气候变化并不均匀。这种影响在盘古大陆的中心最为明显,那里是一片广阔的沙漠。
霍夫曼告诉《生活科学》杂志,这意味着在陆地上更温和的地区,生存是可能的。他说:“基本上,所有东西都被推向两极和海岸,但在陆地上,你可以逃脱一些影响。”。
现在是一片干旱的沙漠,化石被发现的地区在2.5亿年前是一片潮湿的森林。(图片来源:NIGPAS)
地球的记忆
这些发现引发了一些争论,即有史以来最大的大规模灭绝是否应该被称为陆地上的大灭绝。科尔比学院地质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加斯塔尔多说:“我会称之为陆地危机。我不会称之为灭绝。”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但过去曾与杨合作过。
二叠纪末的灭绝对科学家来说特别有趣,因为它是由温室气体驱动的,就像今天的气候变化一样。当时的情况要极端得多:极地冰盖完全融化,这种情况将导致今天的海平面上升惊人的230英尺(70米)。
但人类可能几乎和巨型火山一样致命。例如,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三叠纪末(2.01亿年前)发生的一次较小的灭绝事件是由火山的温室气体脉冲驱动的,其规模与人类预计在本世纪末排放的规模相似。加斯塔尔多说:“研究这些古老的灾难可以让我们了解在人们从未经历过的大气二氧化碳水平下会发生什么。”。
他说:“地球经历过这种情况。”。“地球的记忆在岩石记录中。我们可以从岩石记录中了解在这些极端条件下我们的星球会发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