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索瓦人曾遍布欧亚大陆东部
澎湖1号颚骨所代表的丹尼索瓦男性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图片来源:孙成汉)(化石网cnfossil.com配图)
台湾沿海发现的澎湖一号下颚骨右侧照片。(图片来源:Yousuke Kaifu)(化石网cnfossil.com配图)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参考消息网(编译/裘芳):路透社4月10日报道,分子分析断定,在中国台湾海岸附近打捞上来的一块下颌骨来自一名丹尼索瓦人。这表明,这种神秘的早期智人曾居住在欧亚大陆东部环境或寒冷干旱或温暖潮湿的大片地区。科学家无法从这块化石——下颌的一部分,附有5颗牙齿——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但他们发现其中存在两种独特的蛋白质变异体。基于此前的化石研究,他们知道,这两种变异体是丹尼索瓦人、而不是尼安德特人或我们这个物种(即智人)所特有的。
该化石牙釉质中的蛋白质片段与Y染色体有关,表明该个体为男性。
研究人员无法使用传统的年代测定方法,因此难以确定该化石的年代。他们估计,从与该化石一道被发现的动物化石来看,其要么有1万到7万年历史,要么有13万到19万年历史。这意味着,它有可能是已知年代最近的丹尼索瓦人化石。
渔民在曾是陆地的澎湖水道进行商业捕鱼作业时,这块下颌骨和各种动物化石被从海底捞起。最终,它出现在一家台湾古玩店。2008年,它被人买下,后来被捐赠给一家博物馆。在2010年研究人员宣布在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丹尼索瓦人遗骸前,丹尼索瓦人的存在一直不为人所知。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都与智人有过重要互动,包括杂交,但不久后前两个物种都消失了,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科学家根据遗传学证据断定,大约40万年前,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在进化谱系上分离。目前尚不清楚丹尼索瓦人何时灭绝。
我们只能通过骨骼和牙齿等零散化石对丹尼索瓦人有所了解,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一副完整骨架。这意味着,任何新发现的化石都对增进对其相貌和居住地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茑谷匠说:“根据该研究结果,我们只能估计他们的颌骨和牙齿形状。但至少丹尼索瓦人男性个体的下颌骨非常强壮,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相比,他们的臼齿较大。”茑谷匠是1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相关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目前已在3个地方发现了经确认的丹尼索瓦人化石:澎湖水道、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发现牙齿和一块小指骨碎片),以及中国青藏高原上的白石崖溶洞(发现一块下颌骨和肋骨碎片)。据信,在老挝眼镜蛇洞中发现的一颗臼齿从其形状看也来自一名丹尼索瓦人。
这不仅表明丹尼索瓦人曾生活在欧亚大陆的大片地区,还表明他们的生活环境迥异。他们的生活环境包括寒冷的西伯利亚山区、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老挝的温暖地带和中国台湾的亚热带海岸线。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分子人类学家弗里多·韦尔克说:“因此,丹尼索瓦人肯定有能力适应多种类型的栖息地。”
通过科学的年代测定方法确定的已知年代最近的丹尼索瓦人化石是在白石崖溶洞发现的约有4万年历史的肋骨碎片。它与已知年代最近的尼安德特人遗骸的年代大致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