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杨光 江苏台):记者今天(3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在韩国釜山近日举行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有3处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涉及古生物学、地貌和地质活动过程等领域。

本次我国入选的三处地质遗产地分别是: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内蒙古的“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位于四川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位于广西的“桂林喀斯特”
 
地质遗产地是指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

与会专家指出,这次中国入选的3个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并且这几处遗产地目前的保护状况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2022年10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曾公布了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有7处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是:珠峰奥陶纪岩石、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与“金钉子”剖面、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石林喀斯特、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总计10处地质遗产地入选该名录。

成立于1961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科联),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地球科学团体,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伙伴,在国际社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目前入会的国家和地区121个,代表着全球100多万名地质科学家。2021年初,在国际地球遗产委员会的组织和协调下,首批地质遗产地的遴选开始,2022年10月,国际地科联在西班牙公布全球第一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的遴选从2023年初开始,参与遴选评估专家从第一批的34个增加到87个,候选地国家从第一批56个增加到80个。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参加了全球提名,在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的严格、公正评选的基础上,国际地科联最终认定来自53个国家的100个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根据评选规则,能够入选的地质遗产地,必须是该领域全球最佳代表,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入选的地质遗产地,必须是进行了重要科学研究的全球参考,其科学价值必须通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得到体现。地质遗产地必须具有明确的边界,面积大小不限,但最能展示科学价值的地质现象必须在边界之内。

本次入选的我国三处地质遗产地介绍

1.“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

──火山灰保存下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是一处成煤森林的特异埋藏记录,也被称作“植物庞贝城”。该成煤森林在生长时被倾泻而下的火山灰保存在现今的内蒙古乌达煤田两个煤层之间。火山灰内的高精度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个成煤森林的年龄为距今约2.98亿年,是最早的二叠纪成煤森林。在这里植物残骸以异常完整的形态被保存下来,部分结构矿化保留了植物内部特征。通过研究,科研人员在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已发现植物化石50余种,表明了该时期成煤森林的高度多样性和演化程度。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首次发现于1998年,但直到2003年才被识别出是火山成因。国际科学界对该地质遗产地的深度研究仍在继续。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2.“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

位于四川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一处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72年首次发现。此后这里建立起了亚洲和国内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今天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在这里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等,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这处地质遗产地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某些空白,并为从各个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3.“桂林喀斯特”

──大陆型塔状岩溶(峰林)的典范

位于广西的“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典型代表,是华南地区岩溶演化末期的地貌展现。桂林喀斯特位于南岭构造带中部,以秀美漓江及其支流周边的塔状及锥状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同时发育有许多洞穴。受古生代构造运动的影响,桂林喀斯特形成了独特的岩溶发育盆地。温暖湿润的气候及充沛的降雨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岩溶发育。第四纪以来,该地区的差异性构造抬升塑造了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公布 我国3地入选

相关:中国三地入选全球第二批百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涉及古生物学、地貌等领域

(化石网cnfossil.com)据环球时报(记者 樊巍):9月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南京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三地于近日入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地科联”)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相关情况。《环球时报》记者在本次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中国入选的3家地质遗产涉及古生物学、地貌和地质活动过程等领域,三地的入选是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高国际水平的体现,也展现了中国地质遗产的保护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据了解,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的遴选从2023年初开始,候选地国家从第一批56个增加到80个。全球17个国际组织的700多名专家参加了全球提名,在全球地学领域顶级专家的严格、公正评选的基础上,国际地科联最终认定来自53个国家的100个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根据评选规则,能够入选的地质遗产地,必须是该领域全球最佳代表,具有全球对比意义。中国入选的三地《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分别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四川省自贡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植物庞贝城’是向公众解答煤是什么植物形成的,形成煤的森林的面貌是什么样的最好答案,是煤炭资源形成过程的最佳科普资料。”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植物庞贝城”特殊的形成方式使得它可以生动再现2.98亿年前陆地生态系统的壮丽景观,充分展示了二叠纪成煤沼泽森林的完整面貌和丰富内涵,其科研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植物个体、森林群落和生态环境。

王军表示,“植物庞贝城”化石标本不仅完整,而且具有精细的内部解剖结构。通过研究,已在“植物庞贝城”发现植物化石50余种,其中完成整体复原重建的物种有9个,另有30余种保存良好具备深入研究的潜力。这里将成为全球实现化石植物整体重建复原种属最多的古植物学圣地,为古生物演化生命树增添了最多的新物种。“植物庞贝城”还保存了远古时期森林的群落结构,目前累计已获得近万平方米的实际复原数据,表明“植物庞贝城”是世界上可供实际复原面积最大的远古森林遗址。

此次入选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盆地的自流井背斜的东北端。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厚约180米,为中侏罗世下沙溪庙组,由湖泊和河流碎屑沉积组成。到目前为止,遗址内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由此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深厚的科普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价值。”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告诉记者,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是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代表性化石产地,也是中国最早、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在已发掘的近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获得了上万块骨骼化石材料,通过研究共命名了古脊椎动物26属29种,其中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的有15种。在遗址上建立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亚洲和国内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也是独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

此次入选的3家地质遗产中,桂林喀斯特的知名度相对最高,桂林山水不仅印在20元人民币和邮票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更是家喻户晓。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陈伟海介绍,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喀斯特地貌的世界典范,发育于地层产状平缓、岩层巨厚而纯净、厚度达3000米的上泥盆统至下石炭统的石灰岩中,在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地层上,发育了连片分布的峰林喀斯特、峰丛喀斯特、喀斯特峡谷河流和数以万计的洞穴。在漓江及其支流的冲积平原上所展示的喀斯特塔峰、峰林,在世界上极其稀有,是全球塔状喀斯特的模式地。

此外,桂林喀斯特以漓江为纽带,景观要素丰富,奇特的峰林、峰丛、谷地和平原,清澄回环的水流,嶙峋斑斓的崖壁,瑰丽奇艳的洞府,是桂林喀斯特最美丽的点缀,具有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正是基于上述优势特色,我们岩溶地质研究所,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推荐其参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并最终入选。”陈伟海称。

相关:我国新增3个世界地质遗产地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行晓艺):9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日前公布了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其中,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四川首个入选该名录的地质遗产地。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世界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于1972年首次发现。1987年,依托该遗址建成了亚洲和国内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该遗址以化石埋藏集中、数量巨大、门类众多、保存完好等特点著称,目前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兽脚类、新鸟臀类、剑龙类等恐龙,以及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蛇颈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各种门类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的有15种,包括1级12种、2级3种。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体现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的代表性化石产地,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短板,也为世界恐龙早期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如目前已知最原始的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目前有可靠记录的最原始的新蜥脚类恐龙——董氏大山铺龙,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等。

2008年,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自遗址发现以来,包括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内的相关单位先后发表关于该遗址的科研论文数十篇,出版《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专辑》2本、《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系列专著5部。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代表遗址的科学价值以及自贡恐龙博物馆对遗址的保护措施和研究水准都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遗址保护和遗产传承,积极开展文化交流,进一步向社会做好科普工作。”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说。

新闻多一点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入选地名单——

●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内蒙古)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四川)
●桂林喀斯特(广西)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首批入选的7个包括由我国单独申报的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剖面、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石林喀斯特、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以及我国和尼泊尔共同申报的珠峰奥陶纪岩石。

相关:四川首个!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9月3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中国3家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记者获悉,在近日召开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3地入选。其中,由自贡恐龙博物馆主持申报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名列其中,这也是四川首次入选该名录。

全球地质遗产地是一项高级别、高专业水准与巨大影响力的国际品牌与荣誉。入选国际地质遗产地名录,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并且保护状况极佳。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最早发现于1972年,以化石埋藏集中、数量巨大、门类众多、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在已发掘的近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获得了200多个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个体的上万块骨骼化石材料,命名了26个属29个种,包括蜥脚类、兽脚类、新鸟臀类、剑龙类等恐龙,以及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蛇颈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各种门类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的共有15种,其中1级12种、2级3种。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1987年,依托该遗址建成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亚洲和国内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体现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在同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其不仅是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的代表性化石产地,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

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短板,也为世界恐龙早期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如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原始的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目前世界上有可靠记录的最原始的新蜥脚类恐龙——董氏大山铺龙;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等。

2008年,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近年来,包括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内的相关单位先后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出版《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专辑》2本,出版《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系列专著5部,其研究成果于199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当时我国古生物学界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获得的最高奖。

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表示:“此次入选代表自贡恐龙博物馆的科学价值、保护措施和研究水准都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在宣传宜居地球、生命演化、古生物魅力等科学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博物馆将继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加强与国际地质科研合作、交流互鉴;助力自贡恐龙文旅金名片绽放光彩,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新闻多一点

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入选地名单——

《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内蒙古)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四川)
《桂林喀斯特》(广西)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10家地质遗产地入选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

首批入选的7个地质遗产地包括由我国单独申报的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剖面、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云南石林喀斯特、西藏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以及我国和尼泊尔共同申报的珠峰奥陶纪岩石。

相关:为何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世界名录”推荐词曝光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9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传来好消息: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日前公布,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有何优势?为何入选?未来如何规划?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她用一句话概括了本次入选的核心理由: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是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遗址,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

推荐理由①:

填补恐龙演化和研究历史的空白

“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本次入选类别为古生物类。”曾小芸说,在大山铺遗址发现之前,侏罗纪中期恐龙化石发现得很少,所以它填补了恐龙演化和研究历史的空白。

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短板,也为世界恐龙早期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如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原始的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目前世界上有可靠记录的最原始的新蜥脚类恐龙——董氏大山铺龙;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等。

在大山铺发现之前,侏罗纪中期恐龙化石仅在北非、东亚、西欧和澳大利亚零星发现,大山铺拥有丰富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填补了恐龙演化史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脊椎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重大科学价值,被古生物学界誉为“世界侏罗纪恐龙研究的圣殿”。

推荐理由②:

最为集中和高度多样化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

“遗址里除了恐龙以外,还同时发现了许多珍贵和完整的脊椎类动物,很多为基干类群,包括鱼类、乌龟、鳄鱼、翼龙等,它们组成了一个最为集中和高度多样化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

曾小芸说,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体现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在同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其不仅是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的代表性化石产地,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

推荐理由③:

研究恐龙及其他脊椎类动物的最典范代表

“遗址从各个方面,为研究恐龙及其他脊椎类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呈现了最具代表性的典范。”曾小芸介绍,这里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这里也是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

除了身为蜀龙动物群的类型产地,许多基干类群,如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大鼻龙类——董氏大山铺龙,剑龙类——太白华阳龙,新鸟臀龙类——劳氏灵龙等,都是各自类别的典型代表。

“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些独特的恐龙骨骼结构,如蜥脚类恐龙的尾锤、剑龙的肩棘等,对于推断恐龙的行为至关重要。”曾小芸说,遗址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某些空白,并且是从各个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关系的最好代表。

含金量高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获地质遗产价值级别最高奖项

“第一时间获得消息后,我个人是非常激动和高兴的。这也是自贡恐龙博物馆所获得的地质遗产价值上级别最高的奖项,含金量非常高。”

曾小芸介绍,因为一旦入选该名录,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并得到了有效保护,可作为全球范围内地质遗产地展示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典范。

这个奖项如何申请?“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支持下,我馆于2022年参与了全球首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申报,所有资料和申请表由我馆自主填写。”曾小芸介绍,2023年再填报并提交资料,并成功入选全球第二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本次我国共有10个地质遗产地参与申报,其中3个入选,6个延期,1个被拒。自贡恐龙博物馆入选全球第二批地质遗产地名录,殊为不易,意义重大。

2023年3月28日,第二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提名工作正式启动。自贡恐龙博物馆积极申报并提交资料,截止申报日期,共有来自64个国家的174个候选地参评。

“评选标准非常严格,程序严谨,过程相当激烈。初选由全球各地89位顶级专家进行评估,截至2023年12月底,专家们共提交评价报告714项,且总体评价质量显著提高。”曾小芸说,随后,评选结果由17位成员(参与项目的17个国际组织各派1名代表)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审批准。最终,2024年2月21日,由IUGS执行委员会评审批准。

据悉,全球第二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名单,2024年8月27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37届世界地质大会上(IGC 2024)对外公布。大会举办了特别仪式,20个遗产地被选中上台做介绍。其中,中国的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乌海植物庞贝城被选中上台推介。

有何影响?

在科学价值等三方面得到国际认可

此次入选,会给自贡恐龙博物馆带来哪些影响?“此次入选,代表我馆在科学价值、保护措施和研究水准等方面,都得到了国际认可,在宣传宜居地球、生命演化、古生物魅力等科学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小芸说,自贡恐龙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继续开发科普活动,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强数字融合创新发展,让更多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我馆,发展该馆新质生产力。

除此之外,自贡恐龙博物馆也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地质科研合作、交流互鉴,助力自贡恐龙文旅金名片绽放光彩,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实现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未来规划

将实施恐龙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盆地的自流井背斜的东北端,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72年发现首块恐龙化石。遗址的恐龙化石集中在3-5米厚的灰绿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分布于下沙溪庙组的下部。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由此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

下一步,自贡恐龙博物馆对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遗址有着怎样的规划?“接下来,我们要实施恐龙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对遗址馆进行建筑加固及展陈提升改造,新建科普馆、研学馆。”曾小芸介绍,同时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科学+”建立恐龙数字博物馆等。

相关: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有最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

(化石网cnfossil.com)据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9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3处地质遗产地入选全球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它们分别是内蒙古的“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四川的“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广西的“桂林喀斯特”。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8月底,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在韩国釜山举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对外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上述3处地质遗产地成功入选。

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在国际地质大会颁奖典礼上说:“此次入选,代表我馆的科学价值、保护措施和研究水准都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在宣传宜居地球、生命演化、古生物魅力等科学知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馆将继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加强与国际地质科研机构合作、交流互鉴。”
据悉,“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为国际地学计划项目(IGCP-731),于2022年在全球发起,旨在选出全球具有高度国际科学意义的地质遗产地。地质遗产是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至此,我国已有10个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盆地的自流井背斜的东北端。

截至目前,已经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其中,已鉴定出26属29种,包括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剑龙类、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兽孔目类,由此组成了中侏罗世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落。

这里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也是高度多样化的脊椎类动物群。除了身为蜀龙动物群的类型产地,许多基干类群,如真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大鼻龙类——董氏大山铺龙,剑龙类——太白华阳龙,新鸟臀龙类——劳氏灵龙等,都是各自类别的典型代表。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些独特的恐龙骨骼结构,如蜥脚类恐龙的尾锤,剑龙的肩棘等,对于推断恐龙的行为至关重要。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某些空白,并为从各个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占地约7万平方米,于1972年首次发现,此后建立了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亚洲和国内首个专题恐龙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