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少儿彩绘版)》

《天演论(少儿彩绘版)》

《天演论(少儿彩绘版)》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报(苗德岁):小时候跟先父去戏园子里听京戏,心里常常好奇后台发生的一切。这种“偷窥欲”,令我后来对每一本书的创作背景,同样充满好奇。再后来,自己竟莫名其妙地当起了作者,切身经验证实:过去这种貌似“无厘头”的好奇,绝非毫无根据,至少自己写的每一本书背后,都有值得写下来的故事。

(一)

要说《天演论 (少儿彩绘版)》的写作缘起,不得不追根溯源。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周明镇院士就开始撺掇我重译《物种起源》,但直到2010年,我才开始动手翻译该书,耗时两年完成译稿。2012年暑假回国访问期间,先在中国科学院几个研究所作了题为《达尔文与“物种起源”》的讲座。后蒙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先生的推荐,应邀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作了一场相同内容的公众讲座。由于主持人张劲硕博士是一位“网红”科普达人兼“孩子王”,那场演讲吸引了很多他的小朋友粉丝。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一位小朋友请我给他们写一本通俗易懂的《物种起源》解读本,这便是2014年1月接力出版社出版的《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

《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接力出版社约请我继续写作其他经典读物的少儿版。可接下来写什么呢?出版方十分想让我写《自私的基因》,然而,该书的中文版权已售出,其改写权也就不易拿到。后来出版社同意我写《天演论(少儿彩绘版)》,我最初的考虑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之后,紧接着写《天演论(少儿彩绘版)》,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为《天演论》英文原著的书名就叫《进化论与伦理学》,作者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热情宣传者与捍卫者赫胥黎(曾自称是达尔文的“斗犬”)。有意思的是,进化论在19世纪末最初传入中国,是通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而不是《物种起源》本身。严复在《天演论》中反复强调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激励国人自强进取、寻求民族复兴。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天演论》都算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深受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等重要人物的推崇与喜爱。

其次,周明镇先生曾经告诉过我,严复《天演论》译本,塞进了许多译者的观点,是夹叙夹“译”,而且本质上是与赫胥黎原著精神背道而驰的:赫胥黎在原著中深刻地批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而严复则在《天演论》译本中大肆宣扬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因此,一百多年来,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文革”中、后期的1970年,他与中国科学院的几位专家,曾应毛泽东的指示重译了赫胥黎原著,并使用了原著的书名《进化论与伦理学》(科学出版社,1971),底下用括弧加注:“旧译《天演论》”。这在当时曾引起相当大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原因,几位译者都当了“无名英雄”——新译本署名为“《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组”,压根儿没提几位译者的真实姓名(这在当时并不罕见)。考虑到时至今日社会达尔文主义依旧大行其道,我想借写作《天演论(少儿彩绘版)》,正本清源,试图在青少年一代中,纠正一个历史的误会。因为我深信这本《天演论(少儿彩绘版)》比较适合亲子阅读,家长也可从中获益。

最后,也许是更重要的考虑是,我想借写作这本书,介绍20世纪70年代英美国家的生物学界围绕威尔逊《社会生物学:新综合理论》一书,曾展开的学术大辩论,包括群体选择、个体选择之争以及亲缘选择、互惠利他行为与普遍利他行为等概念。事实上,那场辩论的实质,也是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新思潮。这些恰好也涉及《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主要内容,我也顺便在书中简要予以介绍,因而绕过了可能牵涉到版权的棘手问题。

(二)

严格说来,这本书是介于编译与原创之间的半原创作品。在写作过程中,我主要根据赫胥黎的英文原著、参照严复的文言文译本以及前面提到的周先生等人的白话文新译本,尽量使用青少年及外行易于理解的语言风格,原汁原味地把原著内容呈现给读者,同时指出了严复的私见。书中介绍了赫胥黎对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通俗解读、他对演化论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见解,以及他对古今中外宗教及伦理起源的思考。赫胥黎原著的核心内容包括:生物生存斗争与人类生存竞争的差别、动物群体与人类群体的异同、天然人格与人为人格的区别、生存斗争与伦理准则之间的矛盾等,强调不能把生物演化规律简单地套用到人类社会研究之中。在详细对比和分析赫胥黎原著与严译《天演论》之后,我在书末指出:“《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这两本书虽然内容与观点大不相同,但却有很多共同点:它们都曾有过重要的历史意义,也都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都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132页)

再次出乎出版社与我意料的是,跟《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一样,该书迅速受到学者专家、读者、书评人士以及新闻媒体的广泛注意与好评,并先后入选中国出版协会“2016年度中国30本好书”“2017年度桂冠童书”“《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度好书”等榜单。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对所谓“童书”(包括科普类青少年读物),有一种误解甚至偏见,认为那是“小儿科”东西,因而不屑一顾。其实,至少在发达国家的童书领域,上述情况并不多见,甚至于是例外。发达国家科普类青少年读物的作者,通常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具有科学背景的科普作家。我从写作《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伊始,就给自己树立了下述目标:争取做到“大人读了不觉浅、少儿读了不觉深;内行读了不觉浅、外行读了不觉深”。我欣喜地看到在戎嘉余院士主编的《生物演化与环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这本大学生与研究生教科书中,拙著《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与《天演论(少儿彩绘版)》均被列为“拓展读物”(第421页)。

周忠和院士在为我的新著《自然史(少儿彩绘版)》(接力出版社,2019)所写的序言中指出:“少儿版,顾名思义,是面向少儿的读物,然而好的作品就像迪士尼经典的动画故事,常常是老少咸宜。我相信,《自然史(少儿彩绘版)》也会像它的姊妹篇《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一样,不仅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也会让关心小朋友成长的大朋友们从中获益。”

同样,出于“内举不避亲”的考虑,我也郑重向大家推荐《天演论(少儿彩绘版)》—— 一本写给青少年的科普书,也是写给中老年读者的书,还是写给外行与内行共读的书。(作者系美国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教授,古生物学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苗德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