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20年后的恐龙新知

《侏罗纪公园》中的伶盗龙(左),而真实的伶盗龙可能更像长着牙齿的火鸡(右)。

《侏罗纪公园》中的伶盗龙(左),而真实的伶盗龙可能更像长着牙齿的火鸡(右)。

《侏罗纪公园》中的霸王龙(左),现实中长着羽毛的霸王龙(右),还会那样霸气吗?

《侏罗纪公园》中的霸王龙(左),现实中长着羽毛的霸王龙(右),还会那样霸气吗?

据《国际先驱导报》谢来:霸王龙又回来了!随着暑期档压轴戏《侏罗纪公园》3D在全球热映,这部20年前的科幻经典再度掀起一股“恐龙热”。作为好莱坞奇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之一,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至今仍难以逾越。袭击吉普车的霸王龙、阴险矫健的迅猛龙、高大得能俯视森林的腕龙,这些栩栩如生的史前巨兽被斯皮尔伯格用电影特效复活,几乎成为大多数人脑子里恐龙形象最直观的来源。

然而从1993年影片上映至今,科学界对于恐龙和那个远古时代的认知已经有了近乎颠覆性的变化,《侏罗纪公园》所依据的科学知识如今已不再适用,我们在重温科幻经典的同时,不妨用20年的恐龙新知来“找找茬”。

忘给恐龙穿羽衣

“直到片尾字幕出现,你才能挣脱情节的吸引。”当年曾在影院观看《侏罗纪公园》的人们也许还记得,整部片子几乎是在惊叹中看完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感绝大部分要归功于以假乱真的恐龙形象。

影片中大部分恐龙的全身镜头都是电脑合成,但局部特写则使用了模型。是特效师们的一丝不苟赋予了恐龙逼真的外表甚至表情,仅仅一个几秒钟的镜头,就可能花费一年时间。

然而20年后,《侏罗纪公园》原著的作者戴维·霍尼博士坦言,根据科学家们的新发现,《侏罗纪公园》中恐龙都要大变样。

今天的古生物学家会告诉你:真实的霸王龙不会和影片中一样,因为它们少了一样重要的装备——羽毛。2012年,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省发现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华丽羽王龙,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大带羽毛的恐龙,推翻了过去一贯认为大型恐龙不能长羽毛的观点。此外,过去10年中,不断从中国、德国、加拿大出土新的兽足目食肉恐龙化石,其中很多明显长有羽毛。因此科学家们开始推测,巨大凶猛的霸王龙很可能也不例外,至少会长在颈部和尾部。

只是,长着羽毛的霸王龙,还会那样霸气吗?

忍者还是火鸡?

化石表明,有一些食肉恐龙身上的羽毛如此丰满,它们看起来更像是长着尖锐牙齿和长尾巴的家禽火鸡。《侏罗纪公园》中的另一个恐怖杀手,伶盗龙(又称迅猛龙)的真实面目可能就是如此。

《侏罗纪公园》显然也过分夸大了伶盗龙的体型。电影中它们的个头和成年人相当,不仅动作敏捷,而且智力高度发达,能像狼群一样协同作战,甚至会用利爪拧开门把手,俨然被塑造成飞檐走壁的忍者形象。

不过过去10年出土的化石显示,真实的伶盗龙全身可能披有羽毛,身高不到1米,体重不超过15千克,也就是说只有家禽火鸡那么大。它们的前肢比现代鸟类的短,虽有羽毛,但无法在空中飞翔。这些羽毛可能用于伶盗龙炫耀魅力、保护巢穴、保暖或在奔跑时帮助控制身体。

因为制作团队的设定,电影中的伶盗龙成为突出凶残的形象。从口鼻部的形状,到前肢结构与姿势都和真实状况有较大出入,而且电影将它们的尾巴描述得太灵活有力。伶盗龙尾椎上侧的前关节突,以及骨化的肌腱,使它们的尾巴坚挺。这一结构使得整个尾巴在垂直方向几乎不能弯曲,但在水平方向有良好的运动灵活性。它可以帮助伶盗龙在高速奔跑时保持平衡和灵活转向,却不能直接用于攻击。

此外,尽管伶盗龙的脑容量比蜥蜴类的平均值要高,脑重/体重比在恐龙中相当大,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恐龙,但智力显然还不足以达到猫科动物或者灵长类的水平,其聪明程度更可能和鸟类相当。而且目前没有发现过成群的伶盗龙化石,也就是说尚无证据表明它们是在群体中生活捕猎。因而综合各方面因素,伶盗龙的习性可能更接近今天的某些猛禽。

追得上人,跑得过车吗?

如果说电影版的伶盗龙像黑暗中神出鬼没的猎手,那么霸王龙就是难以摆脱的梦魇。它几乎集合了人类对于恐怖怪兽最可怕的想象:小山般巨大的身体,却不乏矫健和警觉,奔跑起来地动山摇,一口就能将人整个生吞。

现实中真是如此吗?研究霸王龙行动的科学家并不认同。考察生物行动能力的数值主要有两点:转向和移动的速度。这种重量约10吨,体长十几米的巨兽由于庞大的身形,尤其是尾巴带来的转动惯性,转向时身体每转45度,就要花一到两秒。而人类由于身体垂直没有尾巴,转向只要一眨眼的时间。因此霸王龙若是在空间狭小的森林里追捕人类,想要灵活改变方向是个大问题。

电影中,主角们驾着吉普车仓皇逃命,霸王龙紧随其后穷追不舍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若不是树木阻挡,吉普车都难逃魔爪。霸王龙真的跑得比吉普车还快吗?这当然也是电影的艺术性发挥。通过对霸王龙骨骼的测算,能得出它们的肌肉力量,再和其自身重力配比,算出奔跑的最快速度。

科学家们曾普遍认为霸王龙最快时速不会超过40公里。而现今鸵鸟的时速也能达到70公里。2007年研究人员通过一个计算机模型测试得出,霸王龙奔跑时最快速度为每小时29公里,也就是每秒8米。这和普通人的百米冲刺速度相当。也就是说霸王龙若想袭击人类并不困难,但要追上一辆疾驰的吉普车还是不太可能。

远古的嘶吼?我们听不见

《侏罗纪公园》的高超之处不仅在于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仿佛能听到恐龙在身边喘气的声音特效也堪称登峰造极。不过这更是“大忽悠”了。

摄制人员找来各种动物的真声,如鲸鱼、马、狗、大象、甚至还有考拉的叫声放缓,或者快放,通常几种动物的叫声合成一种恐龙的声音效果。如鲸鱼气孔的音效用于呼吸时的霸王龙,旧金山动物园一只可爱考拉发出的“哒哒”声变成了霸王龙沉默时的喉部声响;霸王龙的吼叫声低频部分是狮子、老虎和鳄鱼的叫声,高频部分则是一头小象的声音。

但所有这些都几乎全是凭空想象,恐龙真正的叫声是怎样的?科学家的答案是:不知道。

原因在于我们研究恐龙叫声的解剖学证据实在太少。从恐龙化石的研究来看,恐龙应该具有发声的能力,但它们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还很难说清。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对一些恐龙内耳结构的研究能确认恐龙可以听到哪些频率上的声音,由此确定它们可以发出怎样的声音。此外,通过研究在血缘上和恐龙最近的鸟类,也可能解开恐龙发声的秘密。

如科学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巴布亚丛林里的巨型鸟类鹤鸵能发出一种比任何其他鸟类都要低的极低频率的叫声,它能穿透厚密的森林树叶传送出去。在鸟类中,鹤鸵的体形算得上“大个头”,它头上顶着一个奇特的头盔,科学家推测这个“头盔”可能具备接收同类发出的低频声音的功能。科学家相信,对鹤鸵的深入研究能够提供线索,这将有助于我们最终发现恐龙是怎样进行交流的,因为已知的众多恐龙化石上也有这样一种与鹤鸵“头盔”多少有些相似的盔状物。

复活恐龙:小鸡比蟾蜍靠谱

从科学家的角度看,恐龙的习性样貌的误差还都是小问题,《侏罗纪公园》最大的“硬伤”或许要算故事的开始——也就是《侏罗纪公园》的起源——研究人员从一只吸了恐龙血,被困于琥珀中的蚊子身上提取出DNA,成功复制出恐龙。

而今天的科学界并不认为DNA能保留那么长时间。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DNA的半衰期约为521年。也就是说,每过521年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就会断裂一半。就算在-5℃的最理想条件下,最多经过680万年这些化学键就会分解得一个不剩。在那之前,可能只要150万年化学键就已经破碎得完全无法解读了。而不幸的是大多数恐龙早在约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

影片中,恐龙血的基因片段也不完整。于是科学家们从蟾蜍身上找类似基因来补。但是,在基因上和恐龙最接近的并非两栖动物蟾蜍,而是鸟类。从生物结构到习性,越来越多的证据令主流学界相信,这些征服了天空的飞行家才是恐龙的直系后裔。

这一发现为“复活”恐龙找到了新的可能——让其后代“退化”成它们的样子。众所周知,自然界存在一种罕见的现象——返祖:个体在出生时偶然出现祖先某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如鲸鱼有时候出生时会有四肢;人类长出尾巴。

美国知名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和加拿大学者汉斯·拉松就计划利用小鸡胚胎来证明可以人为进行返祖实验,在小鸡的身上激活其祖先拥有的特征,然后让其成为非常接近祖先的“龙”。霍纳在他《如何制造恐龙》一书中提到,利用在小鸡胚胎发育期颠倒某些基因的方法,可以使恐龙的部分结构再生。

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家鸡胚胎里的一种蛋白质合成,就可以让胚胎上下喙里长出一排排整齐的牙齿。在霍纳和拉松看来,这个有趣的发现离宠物恐龙的诞生又近了一步,但出于道德和现实技术的原因,真正想要从鸡蛋里孵出恐龙仍遥不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霍纳就是《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的技术顾问。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霍纳为何不建议斯皮尔伯格将“小鸡恐龙”搬上荧屏,原因很简单,追求直观视觉效果的电影如果变成纯粹生物学解析,《侏罗纪公园》岂不成了《小鸡农场》。(中国化石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 侏罗纪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