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重现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性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重现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性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重现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性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重现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性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重现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性

(化石网报道)据云南网(记者 王丹 黎安婷):云南龙鱼、节肢动物瘤点云南圆蟹、等足目节肢动物白氏原双节虫、罗平云南海胆、罗平中华千足虫……随着埋藏在罗平县城周围的化石逐一被发掘、命名,罗平生物群拼凑出了一张属于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性“宏图”,用无声却鲜活的“化石”方式,向人们讲述三叠纪的罗平故事。

“2007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组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距罗平县城东南15km的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鱼类化石,随后又发现了大量爬行类及其他动、植物化石。经过研究证实其生物门类的多样性、化石保存的完整性举世罕见,将其正式命名为‘罗平生物群’。”自然资源部罗平生物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主任张启跃是罗平生物群的发现者,他介绍,罗平生物群是由多个门类构成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已鉴定出8个门类、40属、113种,新命名55种。“其中鲎、等足目、千足虫等化石均是首次在我国发现。利齿滇东龙、丁氏滇肿龙、云贵中国龟龙,目前已在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中被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罗平生物群化石群种类丰富,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精美,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丰富、化石分异度最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为了有效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的地质遗迹,200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正式与罗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罗平生物群保护研究协议。2011年,罗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共同完成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并最终通过评审。2011年以来,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先后获“全国首批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全国第四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第二批国家级重点古生物化石保护产地”等国家级殊荣,同时被列入国家化石专家委员会确定的首批化石村共建试点。2016年10月,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经自然资源部批准顺利通过验收并挂牌。

走进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大洼子园区展示着地球生命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大绝灭之后的生物复苏和大辐射奇迹的最典型代表—罗平生物群,是观赏2.44亿年前三叠纪海洋生命的最佳地点。2009年至2014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先后开展了三次化石保护性开采工作,采集古生物化石标本近万件,发掘所留的采场构成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部分和主要景观。

“以前我们挖到有鱼在上面的石头,都不知道是什么。现在知道了它们叫作化石,具有很高的价值。”64岁的大洼子村委会九光村的村民方勤林成为罗平生物群“守护者”已经12年,每天巡山、观察,坚守和保护的意识早已渗透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公园 罗平生物群 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