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出土古人类头骨化石的东至县华龙洞遗址:仍有大量化石待发掘

现场尚未挖掘的部分化石

现场尚未挖掘的部分化石

用于给遗址排水的沟渠

用于给遗址排水的沟渠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归类古化石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归类古化石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安在线(完颜华杰):11月20日,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古人类遗址新闻发布会上,10月11日出土的古人类头骨正式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在2014-2015年的两次挖掘工作中,共发现2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片和2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然而,记者在距离东至县城不远的汪村村庞汪组华龙洞挖掘现场发现,仍有大量的古化石尚未挖掘出土,专家称由于气候环境等影响,给挖掘带来了难度,华龙洞未来工作任重而道远。

据当地村民介绍,2004年,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组一位名叫庞金木的村民修羊圈翻地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骨头化石,于是立即报告给了东至县文物所。而正是因为村民的这个简单的举动,也拉开了此地追寻直立人的序幕。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韩立刚将该洞命名为“华龙洞”,寓意探寻“中华之龙。”

不仅如此,当地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也令来自祖国各地的考古工作者十分感动。“我们这里的挖掘现场从来没有人看管,但也从未丢失过一件东西,这里的老百姓都很有文物保护意识。”考古研究员裴树文说道。

在长期的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与周围村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工作时期,我们吃住都在附近村民家,也聘请他们为我们工作,许多村民家里都盖起小洋楼,买起小汽车了。”刘武说道。

然而,挖掘工作也并非顺风顺水。记者在现场看见,挖掘现场仍留有大量的化石未能出土,专家解释称一是因为这里化石地层堆积,大量的工作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二是由于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原因,导致发掘工作进展缓慢。

据悉,由于东至县当地连日阴雨,遗址挖掘坑内水深近腰,考古工作队挖出了一条建议沟渠加紧排水。古人类学家刘武对此表示十分担忧:“随着进一步的挖掘,遗址可能存在坍塌、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等诸多隐患。”

未来,考古工作者们首先还将对华龙洞进行为期3-5年的发掘与化石材料的采集工作,用以进行年代测定,而目前据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华龙洞古人类的生存时代在更新世中期。其次还将对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骨与牙齿化石的形态及演化分类,并进行一系列的古环境分析等。最后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遗址进行保护,防止遗址出现坍塌、水土流失等状况。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说道:“未来应聘请业余遗址保护员对遗址进行保护,并制定遗址保护规则,建立遗址博物馆等,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