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和《它们》

韩寒和《它们》

11月22日,一本名为《它们》的恐龙画册低调上市,登上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说其“低调”,是这本书本可以发售得更为热闹,因为它是由韩寒主编的一本科普书。这从此书的“路演”可窥见一斑:上月法兰克福书展,该书即将出版的消息不胫而走,各种转载,韩粉力挺,方舟子按捺不住……

而这次图书面世,并没有举行发布会,出品方果麦文化传媒公司也只是选择了权威的科学媒体——《中国科学报》的独家采访,主创人员果麦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路金波、作者赵闯和杨杨详谈了书的创作故事和书的特色以及他们宏大的科学文艺出版工程。主编韩寒因为在漠河参加汽车拉力赛未能接受采访。

不止让自己女儿看到

“策划这本书出版,是因为韩寒的女儿很喜欢赵闯的恐龙画。”杨杨说,两年前,他们把赵闯的画制作成一本内部画册送给好朋友韩寒,“韩寒的女儿当时只有一岁,表现出对恐龙特别的兴趣,韩寒觉得不应该只有自己女儿看到这么好的书,其他人也应该看到”。

韩寒在《它们》的跋里写道,“我一岁多的女儿翻到了这本书,对着那些照片般的图画大呼小叫,并指着一只剑龙说,乌龟。她对着一张大全景沉醉了十多分钟”。

“《它们》就是这样一本书。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这样一本讲壮丽故事、画真实图片的书。儿时那些书本让我一直在想象地球和恐龙的早年模样。《它们》完成了所有,用有依据的画和有态度的字,直接告诉你地球以往的故事。”韩寒在文章中介绍《它们》,颇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主要被欣赏,兼顾被学习

如果非要给这本书归类,杨杨更愿意称它是一本科学文艺画册,“这本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普书,并没有很理论的知识点,只是告诉读者这个恐龙在当时那个时空在干什么,只是想让读者了解亿万年前的生命”。

杨杨说,虽然是文艺画册,但读者丝毫不用怀疑书中图画的科学性,作品中选用的大量图片和造型,都是赵闯依据古生物化石材料和权威的科学论文观点创作的科学美术作品。

赵闯坦言画的时候尽量不让概念的东西束缚自己,“但是具体画到细节必须尊重科学,这些画很多都是给科学论文做配图的,我们现在是把科学画拿来做科普,而不是为了科普才画的画,实际是把科学上的东西变成了艺术作品”。

赵闯认为,“《它们》比一般的科普书要文艺得多,介绍的不是科普知识,而只是让你看到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恐龙”。大人与孩子一样拥有喜欢恐龙的权利,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论文式的硬科普,于是《它们》简洁优美的文字决定了它的文艺派头——主要被欣赏,兼顾被学习。

如果有100个明星做科普

不论图书定位在科普书或者文艺书,韩寒都提供了一种科学普及的新形式,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田洺认为,名人做科普在国外并不少见,“美国的前副总统戈尔并不是个科学家,因为他写了《难以忽视的真相》,全世界人都知道了全球变暖的问题。著名演员摩根·弗里曼主持的电视节目《穿越虫洞》也是一档科普节目。名人做科普在不同的国家都存在”。

面对中国科普存在的问题,路金波认为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科普书还是《十万个为什么》,没有影响力更大的,“主要是社会各界的人参与不进来,科普变成了科学界的事,事实上科学家做这些事情的人很少,如果中国有100个娱乐明星做科普,相信中国的科学普及能吸引人的兴趣,很多的粉丝会关注科学问题,中国的整个年轻一代都会热爱科学。但是名人做科普,一定要保证知识的正确性”。

点评

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田洺:

天才艺术家画的恐龙

这本书的美术作者赵闯,是一位几乎可以用“天才”来贴标签的艺术家。作为一个科学画家,他的画经常登上Nature、Science等全球科学界权威期刊。科学是从理性到认知,科普是从感性到认知,《它们》这本书就是给读者提供恐龙的感性认知。

你看过这本书吗?你喜欢吗?只要答案是肯定的,这本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丽霞:

打造恐龙文化

中国是个恐龙大国,怎样把恐龙打造成可以为国争光、树立国际形象的古生物,我们欠缺的是恐龙文化和产业。赵闯能够把这么多恐龙复原成精美图画的形式,就为打造恐龙文化提供了基础。

光看化石的骨骼,科学家能够看到生命的进化,古地理、古环境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但是普通的观众可能体会不到,甚至觉得这么死板的东西离生活很远。而赵闯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论、论文,绘制出这些复原图让我们觉得恐龙和我们非常近,甚至惊叹于它的美观和庞大。《它们》这本画册正是集科学性、艺术性于一身,是推动恐龙文化的精品。

我在古生物领域的论文中就讨论过“卖恐龙文化别卖化石”这类话题,化石应该像文物一样去保护,一旦失去就不可再生,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打造恐龙文化,提升恐龙文化产业。能够这样大手笔地为恐龙出一套系列的大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一种创新。赵闯的恐龙画也是无可替代的。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

这里的恐龙最漂亮

这本书无论定位如何,科普也罢,文艺画册也好,我们要追问的问题是,什么人看、怎么看、为什么看?在博物馆展览中,恐龙确实是青少年感兴趣的产品,这里我们要知道青少年为什么要到博物馆里看恐龙。

可能是对恐龙的陌生感、好奇感甚至恐惧感吸引了他们,但是观看者未必能从科学的意义上学到很多恐龙的知识,从古生物学传播古生物知识的角度,观看者未必能记住这许多的恐龙名称和分类。我们去博物馆也未必是为了接受那些知识才去的。

在国外有一类书叫tablebook,供人们休闲的时候随手翻阅,是可以分享的,既有休闲的功能,读者又能获得一些信息或者谈资。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位、格调的追求也表现为对休闲类书籍的需求,而《它们》可以说正属于这类放在茶几上的休闲读物。

《它们》能够出版是件好事,除了提升读者品位、连带吸收一些科学信息之外,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科普也未尝不可。但是它更多的功能是引起人们对恐龙的兴趣。关于科学文艺画册的定位,从读者角度来讲,人们并不是为了追求这个目标才读的,人们之所以读《它们》,可能更多并不是因为喜欢科学,而是因为喜欢恐龙,并不是因为追求艺术,而是因为这里的恐龙最漂亮——生产产品的手段跟这个产品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认识到这一点,再评价《它们》的价值和特色,似乎更加客观和充分。

《它们》,韩寒主编,赵闯绘图,杨杨撰文,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全书364页

高37.5厘米

宽26.8厘米

厚4.2厘米

重3.9公斤

定价398元


中国科学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