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人类故乡泥河湾

2012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小长梁遗址和泥河湾博物馆进行考察。 考察结束后,刘云山在泥河湾博物馆内提笔留字。

在第七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进了东方人类故乡——泥河湾,走进了中国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泥河湾博物馆。

四个世界之最

泥河湾是世界上古人类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和新石器时代,已发现遗址164处。目前,全世界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文化遗址共发现53处,泥河湾遗址群就占了46处,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绝无仅有。

泥河湾创造了世界上独有的连绵不断的文化。东方人类从二百万年到十万年到一万年再到五千年,一直在泥河湾生活,不断创造文明,她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根、文化之源,这种绵延的文化,无论是非洲奥杜维峡谷,还是拥有古老文明的埃及、印度、巴比伦都是没有的。

泥河湾拥有世界上稀有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全世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只有两处,一处在泥河湾,另一处在维拉佛朗期,这两处相比,泥河湾剖面最多、保存最完整。

泥河湾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研究成果。200万年前马圈沟遗址的“人类第一餐”,动摇了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论。10万年前侯家窑遗址出土了全世界最多的飞索猎马石球4000枚,证明了工具对人类发展的重大作用。1.3万年前的马鞍山遗址发现了“天下第一灶”,见证了火对于人类发展的划时代作用。1万年前的于家沟遗址出土了华北地区最早的陶片,打破了1万年前北方没有制陶业的说法。5000年前的姜家梁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的代表玉器“玉猪龙”,孕育了“三祖”,开启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百年研究历程

山神庙嘴遗址第三次挖掘

1921年,法国传教士文森特来到泥河湾村传教,他在村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贝壳、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他把化石发现情况和泥河湾村一带特殊的地质地貌告诉了同在中国传教的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进和美国的地质学家巴尔博。这几位国外专家先后来到了泥河湾村,拉开了外国专家研究泥河湾的序幕,泥河湾的学术价值得以发现。上世纪30、40年代,泥河湾地层、泥河湾动物群先后被命名,并得到国际认可。在1948年的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泥河湾地层被确定为第四纪标准地层。

解放后,随着我国对考古工作的逐步重视,国内的地质、考古专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都来泥河湾进行学术研究,使泥河湾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科学成果越来越丰富,历史价值越来越显现。他们在泥河湾地层中发现的大量石器,证明人类曾在这里生活。特别是在1978年,发现距今136万年的小长梁遗址,作为人类最北端的活动点,被镌刻在中华世纪坛的第一块青甬上。2001年又发现距今200多万年前的马圈沟遗址,这一发现震惊世界,泥河湾成为目前唯一能与世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地-东非奥杜维峡谷相媲美的世界级人类发源地,对“非洲起源单一论”提出严峻的挑战。在马圈沟遗址周围还发现距今110万年的东谷坨遗址、飞梁遗址,距今100万年的岑家湾遗址等40多处百万年以上遗址。

细石器使用场景

神秘泥河湾古湖

两百万年以前,阳原一带是一个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阳原县位于大湖东北方,靠近岸边。大湖的面积随着气候的变化时增时减,大约在一万八千年左右,由于造山运动,湖底上升,交错移动,湖水大部分流走,只剩下现在的桑干河。昔日的大湖逐渐消退,泥河湾地层逐步裸露出来。经过广大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动物化石及部分古人类化石,泥河湾古湖、泥河湾古人类、泥河湾古动物群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追逐数百万年泥河湾时空轨迹,这里是古人类生息的地方,茂密的森林和草原是泥河湾人类赖以生存的“温床”,清澈的湖水是孕育人类的摇篮。

中国最大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

再现人类进化发展史

泥河湾博物馆属于国家中型展馆,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旧石器专题博物馆,陈列着经过近百年中外专家考古挖掘的数十万件珍贵的动植物化石和石器。泥河湾博物馆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4623平方米。

旧石器早期厅展示的是距今200多万年到20万年前的石器、化石,再现东方人类出现的序幕,这一时期人类使用的石器简单粗糙,多为类似现在的小刀的刮削器和粗糙的砍砸器,只能在死亡动物的骨头上刮肉取食或捕杀某种特殊情况下无反抗能力的猛马象、披毛犀等动物,因而进化缓慢,长达180万年之久。

旧石器中期厅陈列距今20多万年到5万年前的石器和化石,复原了距今10万年的侯家窑人飞索猎马场景。这个时期石器的制作水平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会用破石手段制作、加工想要的石器,出现了大量的石球、石锥和凹缺刮削器等,并会用木棍还有像流星锤一样的飞索石猎马,捕食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进化进程加快。

旧石器晚期厅展示距今5万年到1万年前人类进步史,已出现新型细石器工业,石器越来越精致,类型越来越丰富,有楔形石核、细石叶、雕刻器、多刃刮削器等器型,已具有雕、割、刻、刮等功能。这时人类也学会了用火,人类可以吃到熟食、御寒取暖、抵御动物攻击等,而且使制陶业也有了发展雏形。

新石器展厅展示距今1万年到40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史。这时泥河湾人在桑干河周围生存发展,制作大量的有刃的石斧等石器,出现农业、畜牧业、制陶业,最重要的是人们掌握了石器的磨制技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墓葬群、7000年前的半地穴房屋等。

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20多个国家30多名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知名学者齐聚泥河湾

泥河湾是阳原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作为人类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倍受世界瞩目,研究领域广泛,已吸引50多个国家的古人类、古地质、古动物、古植物、古气候等众多学科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发表各类学术专著760多篇。

泥河湾每一次的考古发现,都振奋人心,吸引中外媒体的眼球,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相继发表论文;英国BBC广播电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巴西费加罗报等均对泥河湾进行了系列报道。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阳原成功举办三次泥河湾国际研讨会。联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各大媒体推出反映泥河湾文化的各类稿件1100多篇;创作了长篇小说《泥河湾》、《泥河湾》宣传册、《泥河湾旅游》丛书等200多部作品;录制的纪录片《神秘的泥河湾》、《百万年前的盛宴》均在央视播出。泥河湾已成为世界旧石器文化科研考古、科普教育、实习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四大基地,随着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推进实施,将加大泥河湾遗址保护和考古挖掘力度,定能揭开泥河湾神秘的面纱。总投资12亿元的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正在加紧实施,再现人类200万年来漫长的进化历程,吸引全世界更多的目光,前来寻根问祖、探秘研究、旅游观光。

新闻随笔

泥河湾,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文化瑰宝。数百万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丰富多元、绵延不断的泥河湾文化,深深地烙刻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当我们走进泥河湾,用心灵感知它的现在与过去,就会阅览一部博大而奇妙的史书;就会感悟和理解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就是泥河湾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历练出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智慧创新的精神和坚忍不拔、关爱包容、勇于探索、敢于成功的优良品格——这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面对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面对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我们感到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深入挖掘泥河湾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把泥河湾文化最宝贵的、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和品格发扬光大,以此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社会力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厚重的文化基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无愧祖先,昭示后人。


张家口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