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就能吃饱 澳洲史前巨型袋鼠因跨不出舒适圈而灭绝

(化石网cnfossil.com)据《环境信息中心》网站(编译 谢明珊):澳大利亚研究发现,数十万年前生活在昆士兰雨林的巨型袋鼠(Protemnodon)可能是活动范围极小的「宅男宅女」。 它们不像现代袋鼠一样到处移动,几乎一辈子没离开老家。 或许就是因为太宅了,当气候变迁的冲击毁了栖地后,它们也跟着灭绝。

宅在家就能吃饱 澳洲史前巨型袋鼠因跨不出舒适圈而灭绝

史前巨型袋鼠约生活在28万年前到50万年前,体重可达170公斤。 图片来源:Chris Laurikainen Gaete and Scott Hocknull

牙齿化石揭露古生物行踪

澳洲卧龙岗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研究团队估算,史前巨型袋鼠约生活在28万到50万年前,体重可达170公斤,约是红大袋鼠(Osphranter rufus)的两倍以上。 团队原本认为,这么庞大的身躯应该需要广阔的领域觅食,结果却出乎意料。

昆士兰中部埃特纳洞穴山(Mt. Etna Caves)古雨林的沉积层曾出土巨型袋鼠的牙齿化石,团队采先进的锶同位素分析,将牙齿化石与当地石灰岩或较远处岩层比对。 结果显示,在埃特纳山生活的巨型袋鼠活动范围很小,几乎就在发现化石地点的附近。

研究成果于4月发表在《PLOS One》期刊。 主要作者、卧龙岗大学古生态学家盖特(Chris Laurikainen Gaete)说,他们很惊讶的发现,巨型袋鼠几乎不远行,活动范围跟一些现代小型袋鼠差不多。

宅在家就能吃饱 澳洲史前巨型袋鼠因跨不出舒适圈而灭绝

卧龙岗大学博士候选人盖特(Chris Laurikainen Gaete)手持一枚巨型袋鼠的牙齿化石。 图片来源:Chris Laurikainen Gaete and Scott Hocknull

盖特在《对话》(The Conversation)撰文解释,团队认为埃特纳山的巨型袋鼠已经适应了雨林环境,或许这里数百万年都有稳定的食物供应,因此它们不需远行寻找食物。

盖特说,从化石解析来看,有些巨型袋鼠的物种甚至不是用跳的,而是像一般动物四脚着地行走。 对雨林动物来说,这种移动方式很合理,相对地,这也限制了它们远行的能力。

当雨林天堂变干燥

一般来说,生活范围小的生物移动能力小,所以当栖地遭受重大冲击时,它们难以应变。 20万年前至28万年前,澳洲出现重大改变,气候变得干燥、雨林消失,巨型袋鼠跟着在埃特纳山灭绝,取代的是能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物。

盖特表示,研究显示,巨型袋鼠在人类到达澳洲之前已经灭绝,因此排除人类因素。

此研究成功的关键是锶同位素的应用。 参与研究的昆士兰博物馆(Queensland Museum)资深科学家兼策展人霍克诺尔(Scott Hocknull)形容这套技术堪称「古代GPS追踪器」。 研究人员可以藉由化石追踪动物移动的地点、食物、它们跟谁一起住,以及如何死亡。

宅在家就能吃饱 澳洲史前巨型袋鼠因跨不出舒适圈而灭绝

昆士兰中部的埃特纳山(Mt Etna),如今是一座深湖。 图片来源:Chris Laurikainen Gaete and Scott Hocknull

参考资料

The Conservation(2025年4月23日),Fossil teeth show extinct giant kangaroos spent their lives close to home – and perished when the climate changed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2025年4月23日),Ancient giant kangaroos stayed close to home. That made it easier for them to become extinct.
eurekalert(2025年4月23日),Giant extinct kangaroos preferred home to roam
PLOS One(2025年4月23日),Megafauna mobility: Assessing the foraging range of an extinct macropodid from central eastern Queensland, Australia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