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山》读后感:吃死人肉的北京猿人?

在去年年底热热闹闹的年度好书评选中,以我的目力所及,只有一家媒体把《龙骨山》评进了TOP10。《龙骨山》是一本科普书。尽管它的副标题为“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但以现在国人的阅读兴趣而言,科普书的不被人注目也在情理之中。我被它吸引,纯粹是看了报纸的推荐语:“以往的教科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四五十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白天,男人外出狩猎,妇女则在住地周边采集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太阳西下,男人肩挑背扛着猎物回家,妇女已点燃营火,准备烧烤食物……这幅图景充满了田园牧歌的色彩,但在本书作者看来,那并不真实。最新的研究表明,北京人并没有使用火塘,用火可能只是作为生态武器,是为了吓跑其他食肉类动物。北京人的工具并不足以猎杀大型动物,他们可能是在食肉动物杀死猎物之后,从中分得一杯羹。北京人头骨上发现了石器切割的痕迹,表明北京人曾从死去的同伴身上割肉,因而,龙骨山极有可能存在食人之风。……”

龙骨山,就在北京的周口店,那里的北京猿人遗址大名鼎鼎,地球人都知道。可是这里所说的简直是一种颠覆:北京猿人没有能力围猎大型动物,他们只是从鬣狗这样的动物口中抢得尸肉,他们并不能自如地使用火,可能只是有时借火吓跑其他动物;他们还吃同伴的肉……换言之,北京猿人比原来我们所想的要原始、野蛮得多,也“笨”得多。

这样“糟蹋”北京猿人的说法,实际上已经让一些人觉得被伤了感情。我看到百度百科上“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条文中这样写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西方学者对以往诸多研究结论(加以)否定。其中,最具‘杀伤力’的观点认为,周口店根本不是古人类的家园,反而是他们的‘死亡陷阱’。在很多时候,所谓的‘猿人洞’其实是鬣狗之家,猿人的骨骼很多是被鬣狗、洞熊等拖入洞中的……”而《龙骨山》的译者在译后记中也提到,在西方有学者提出北京猿人不会自如地用火的结论后,“在中国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些学者还做出带有情绪性的反应。”

有的书吸引人,是因为作者的名气,而有的书吸引人,却是书的观点标新立异。或许,就是这种颠覆性吸引了我。打开书的头几页,全是彩色图片,图片说明则又把这些刺激人的观点重述了一遍。但是,你再接着往下读,在叙述完北京人头骨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丢失过程,进入关于对北京猿人的科学研究部分后,你一直阅读至尾,发现其实再也没有更“爆炸性”的观点了,后面的内容,全部都是对已提出的观点的解释,各种图表,各种理论,告诉你,我这么说的依据何在。

所以说,对于一个普通读者,《龙骨山》的后半部分恐怕会相当枯燥,而用书的译者的话说,这本书“虽然是一本为大众撰写的科普读物,但是其撰写和引证方式却完全遵循了科学著作的要求。”

问题是,你是否愿意把这本书看完?也就是说,你已经知道了作者的观点——这观点颇为刺激,但你有没有耐心去了解他的结论的来源根据?

我们已经习惯了阅读简单、直接、不讲究根据只讲究刺激人的文字。特别是有了网络,有了微博,我们已经变得更不耐烦去一点点阅读并判断这观点是否有理。我们可能愿意花几个小时在网络上彼此打逻辑混乱的口水仗,而不愿冷静理性地看一些枯燥文字。

但是,在这里,我们耐下心性来阅读《龙骨山》作者的文字是有益处的。我们会了解,在这个领域中的一流学者们现在是依据什么理论,使用什么方法工作的;我们会知道,为什么“西方学者”不认为北京猿人是今天中国人的直接祖先,这背后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又是什么……如果我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这些,只是一概以我们的情绪出发排斥我们所不愿听到的观点,那么,我们将会自我隔离于世界科学的最前沿。

北京猿人曾有过食人的经历。它的根据是,在猿人骨头的野兽咬痕上上,覆盖有猿人石器刮削的痕迹。而说北京猿人并不完全会用火的根据是,学者在把他们的用火痕迹与以色列洞穴尼人的用火痕迹比较后发现,后者草木灰中有大量植硅石,而周口店这边没有。这个事实就是事实。对我们来说没什么丢人的。或许是这些植硅石在什么地方还没有找到,或者是还有其他的途径来证明人类用火的痕迹。作为我们这些科学界外的普通读者,阅读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在增长知识,更是学到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财经网 黄艾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北京猿人 龙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