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南端古人类生存印记——落笔洞遗址

中国最具热带风情的滨海旅游城市——三亚,这个现在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早就留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就在这座现代化都市东北约10公里的荔枝沟镇落笔洞村东,有一座名叫马岭的小山峰,考古者曾在岭东悬崖下离地6米处发现一处天然石灰岩溶洞——落笔洞遗址,发掘出土13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南端的古人类生存印记。

早在1983年初夏,当时广东省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就考察了崖县(今三亚市)的落笔洞遗存,发现了含有蚌壳、螺壳及小哺乳动物化石的灰色胶结层堆积,经初步分析,这是一处重要的人类活动遗存,为今后探寻海南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提供了重要信息。

1992年3月,海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组织考古专家复查落笔洞遗址,在洞内后部左壁的灰色胶结层断面上,首次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碳14年代测定,距今已有1万年的历史。

1992年底、1993年底,我省又组织了两次对落笔洞遗址的发掘,陆续发现8枚人类牙齿化石及石、骨、角制品生产工具,同时发现了长臂猿、亚洲象、貘、熊、华南虎等动物化石,总共45种古生物化石为分析1万年前海南岛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

如今这些化石都保管在海南省博物馆内,当年省博物馆副馆长郝思德、王大新参与了对落笔洞遗址的三次抢救性发掘,在后期的考古分析中,郝思德认为落笔洞人的牙齿与河南、甘肃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及云南现代人的差别不大,不排除人类从大陆迁入海南岛的可能性,但可以断定海南岛先民的居住史至少在1万年以上。

1万年前的海南岛古人类的生存条件如何,气候又如何呢?

王大新说,落笔洞人已经学会把牛类的肢骨、鹿角进行切割、打击、刮磨,制成自己理想的生产工具,也能够打制穿孔石器,保留火种。他们除了捕食水牛、羚羊等温顺的动物,也能借助工具捕捉大型的亚洲象。落笔洞人在狩猎中还了解到许多动物的生活习性,不断提高狩猎技术,扩大猎取对象的范围,更会用箭镞等工具切割兽皮,防风御寒,极大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至于当时的气候状况,王大新等专家通过与两广地区出土的动物化石对比,发现海南动物的个体明显偏小,主要原因是那时海南岛的气候比现在偏凉。长臂猿、亚洲象、貘、熊、华南虎、扫尾豪猪等动物,很可能是由于气候逐渐变冷,通过琼州海峡陆桥来到海南岛,并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形状。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落笔洞人从事着狩猎、捕捞、采集生产,过着原始的穴居生活,不断繁衍、生息,开拓了这片神奇的南疆沃土,创造了灿烂的海南远古文化!


南海网(黄 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遗址 落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