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公众考古活动将在沈阳农大后山拉开帷幕

2015年“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公众考古活动将在沈阳农大后山拉开帷幕

2015年“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公众考古活动将在沈阳农大后山拉开帷幕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高寒冰 摄影记者 孙海):他们生存的年代最早距今11万年,他们搭建茅屋居住而不是露宿在山洞里,他们使用的旧石器技术等级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古人类,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他们曾经生活在现在的沈阳农业大学后山,他们是活动在沈阳地区最早的古人类。

6月13日,由沈阳晚报、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15年“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公众考古活动将在沈阳农大后山拉开帷幕。今起向社会公开招募30名志愿者,参与此次公共考古活动全程,同时向社会有奖征集沈阳境内天然洞穴和旧石器遗址的线索。

走近沈阳地区最早人类遗址

2012年4月至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专家,连续三年对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年代距今1.5~11万年,出土了620余件古人类加工和使用的打制石器,包括手镐、盘状石核、尖状器、雕刻器、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断块、砾石等,确立了沈阳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序列,并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新乐文化的7200年,提前至距今11万年左右,填补了沈阳地区以往没有确切层位旧石器发现的空白,并为研究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人居环境和生业模式等学术课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遗址最大的特点是发现了一组类似窝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建造和使用的建筑遗迹。在旧石器遗址上发现人工建筑,这在沈阳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露天遗址中还是第一次发现。有专家认为,这个发现,甚至改变了现代人对旧石器时代的认识。要知道,更早一点的北京人遗址以及再晚一点的山顶洞人遗址,古人类都是生活在洞穴中,还没有人工建筑之说。从这一点上理解,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可能进化得更快,具备更高的生产力。

这一点,在生产工具上也得到了佐证。相比于庙后山等远东地区其他同时期的人类遗址,农大后山遗址发现的旧石器,加工技术更高级,意识更明显,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今明两年,沈阳考古工作者还会继续对农大后山遗址进行进一步充分发掘。据介绍,整个遗址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考古工作结束后会形成百万字左右的考古调查报告。

公开招募30名志愿者

此次公众考古活动,将从沈阳农大后山旧石器遗址开始。在活动中,考古专家会带领志愿者参观遗址发掘现场和公众考古活动展板,并参与旧石器人类工具制作体验活动。

本次公众考古活动还将举办两场专题讲座,同时为了能够让参与的志愿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旧石器相关知识,本次活动还将举行两次野外考古探勘工作。

公众考古活动将历时一个月,活动的主题是“沈阳早期人类探秘之旅”公众考古活动,希望公众实地参观、踏查考古现场,举办考古知识讲座,参与制作古人类工具等形式,了解考古工作的方法、程序、手段等,继续普及推广考古知识,推动社会公众考古进程。

活动现向社会公开征集30名志愿者:

志愿者招募条件:男女均可,年龄在23-50岁之间,要求身体健康,具有团队精神,关心历史,喜爱考古学,并能够参与活动全程。

此次公众考古活动将涉及野外考古踏查工作,活动组织方负责提供车辆,志愿者需要自行承担餐费和保险费用。

有意加入志愿者行列的读者,或提供沈阳市境内天然洞穴或旧石器信息的读者,可致电沈阳晚报新闻热线96009,拨1号键报名。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公众考古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