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贾湾旧石器遗址或为东西方技术交流提供证据

贾湾1号地点发掘所获部分石器和石锤。1,两面器;2,5,刮削器;3,石锤;4,齿状器。

贾湾1号地点发掘所获部分石器和石锤。1,两面器;2,5,刮削器;3,石锤;4,齿状器。(中国化石网配图)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社会科学网(张春海):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贾湾村。日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牛东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裴树文等学者,发表了对位于丹江口库区的贾湾1号地点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和所获石制品进行初步研究的论文。他们认为,这里所出的旧石器,可能为破解东西方技术交流,提供重要的证据。

据悉,贾湾所在的丹江口库区位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交界处,由汉水从西向东及其支流丹江由北向南汇合而成,西南、西北和东北分别被武当山、秦岭和伏牛山环绕,东南部则与江汉平原相接。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属于暖温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更新世期间动植物繁盛,适合于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南北方古人类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关键地带。

1994年和200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受长江水利委员会委托,在当地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在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的湖北省郧西县、郧县、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80余处和脊椎动物化石地点近20个。近年来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该区域是研究中国古人类活动和南北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而以手斧为代表的两面器的发现为研究更新世中西方的技术交流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于1994年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古队发现。2011年4月至5月,牛东伟等人对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历时30天,揭露面积达1000平方米,获得750件石制品。

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的石制品出自丹江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前缘的红色黏土层中。石制品总体以小型和中型居多,以废片类为主;石器修理简单,以刮削器为主但块状毛坯者也占有较大比例,且存在少量大型两面器。石制品面貌呈现过渡性特征。鉴于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在旧石器晚期出现了明显的小型化趋势,同时结合该地点地貌部位、石制品出土层位和相关特征,将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的年代暂定为晚更新世早期。

对于贾湾1号地点的考古学意义,牛东伟等研究者认为,丹江口库区地处南北方的过渡地带,阶地内出土丰富的以砾石为原料的石制品。以手斧为代表的两面器的发现为学术界所关注,一些学者认为是西方典型的阿舍利技术产品,但绝大多数手斧为采集品,其层位和时代归属难以确定。贾湾1号旧石器地点石制品组合总体以石核、石片为主体,有少量经过简单修理的石制品,属西方奥杜韦(mode1)工业的典型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石制品组合中有2件以砾石为原料的“两面器”,加工简单、体型较厚且缺乏对称性,类似于非洲奥杜韦(mode1)技术体系的“原始两面器(Proto-biface)”,与典型阿舍利(mode2)技术的手斧和薄刃斧等产品类型有较大差异;仅有2件说明其可能为古人类剥片加工时偶然产生的遗物。

他们还认为,该区域地表曾采集到一定数量的带有阿舍利技术特色的“手斧”和“手镐”等,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包括遗址形成年代、两面器技术分析与对比等,相信会对该区域是否存在阿舍利技术元素以及东西方技术交流等热点问题提供重要证据。

奥杜韦文化(Oldowan)广泛分布于非洲大陆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因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又译奥杜韦)峡谷而得名。奥杜韦文化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旧石器文化之一。阿舍利文化(Acheulian)是广泛分布于非洲、西欧、西亚和印度等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法国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尔而得名。一般认为,奥杜韦文化的石器是由能人制作的,而阿舍利文化则是与直立人相联系的。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