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古龙山1.7万年前的古人类——猎马人

瓦房店市祝华街道龙山村的矿洞中堆着大量距今17000年前的化石

1981年,一个意外的发现将大连人类史推演到史前一万年。瓦房店市祝华街道龙山村的矿洞中堆着大量距今17000年前的化石。其中最令考古专家震惊的是,洞穴中不但发现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还有古人类留下的骨制品、石器。1万多年前,大连祖先驰骋在草原上追逐着体型巨大的野马,被大连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们誉为“猎马人”。

这是迄今为止大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猎马人与北京山顶洞人同处旧石器时代。种种迹象表明,早在上万年前,辽南就是连接中国华北——东北之间人类和动物迁徙、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猎马人很可能与山顶洞人和迁移到朝鲜、日本列岛的先民有着血缘关系。

大连祖先可追溯到史前一万年

上万年的地质变化将大连古人类化石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到底是什么模样至今仍是一个谜,但在漫长的时间纵轴上,大连祖先用一个个充满创造力的工具标记着他们的存在。

距今7000年前,大连长海县广鹿岛上升起大连第一缕炊烟。祖先们已经培育出人类最早的荞麦,并传播到整个亚欧大陆。他们修建了半地穴式的房子,用今人无法想象的工艺将骨头磨成细针,在坚硬的石块上刻下神秘而精美的图案。他们学会了渔猎,用以骨头做成的鱼钩钓起过体形庞大的鱼。

在旅顺口老铁山下,先民们已经开始以海为生,在风浪中寻找生存的意义。他们创造了更复杂的渔猎技术,学会织网捕鱼。随着文明不断繁衍,大连先民们还在大海中寻找美,把贝壳串成项链挂在颈上。

1981年,大连自然博物馆专家发掘古龙山遗址时,发现大量古人类制造的工具化石,这将大连历史向前推进了1.7万年。这一发现在当年引起轰动,当时整个东北地区仅有2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而像大连古龙山遗址这样出土如此众多的化石,不但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亦不多见。

从远离大陆的长海县广鹿岛,到内陆腹地瓦房店古龙山,再到西边的旅顺,几乎大连的每个区域都曾发现过古人类居住的痕迹,活动范围极为广泛,群族也曾相当繁盛。考古学家称甚至在大连通往旅顺的路边捡到过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

从旧石器时代直到现代,几千年来,辽南大地上祖先们的足迹从来没有停息过。诸多考古发现让人们越来越好奇,没人能说清楚,到底是什么把人类的脚步吸引到这片土地上,在这里挑战自然、繁衍生息。

矿区发掘出“宝藏”震惊国内

古龙山遗址在龙山村的一家石灰岩矿场的深处,1981年4月,工人们在采矿时发现一处洞穴,洞中有大量的石块状堆积物。工人们将发现的“石头”送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推断可能是动物化石,立即联系大连市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当时,周信学和孙玉峰先期赶到古龙山进行探查。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0余年,孙玉峰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那些化石的震撼:“在村民的指点下第一次爬进洞,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看到一片白花花的动物骨骼化石,甚是令人惊讶。 ”孙玉峰说,古龙山位于一个小型山间盆地中,属瓦房店北侧老孤山的南延凸出部分,山麓南侧有小河流过。埋藏学研究表明,这种地貌特征常成为旧石器时代人类选择居住的主要目标。“我们确信这是一处极具发掘价值的化石地点。”孙玉峰把古龙山考古发掘视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由周信学带队,分别于1981年秋和1982年夏连续两年、先后两次,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挖掘工作。

在旁人看来,洞穴考古历来在考古研究中最具神秘色彩,而事实上,发掘工作有点像矿工探矿。自然博物馆专家们挖掘的只是一个岔洞,因以往长期采石,主洞已经不复存在。洞口位于采石作业面上,洞穴最宽处1.2米,最窄处0.5米,总长度62米,深浅不一,最深约3米。动物化石散乱地埋在狭长的洞内。洞内架着桥板,拉线安灯,专家们戴着安全帽,猫着腰,一点点向前挖掘。然后再一筐筐,人传人地往外运。洞内沉积物以黏土为主,参与挖掘的村民收工出洞时,从头到脚浑身上下都是黏泥。很多时候,为了保证化石骨骼完好,村民都是用手指挖。“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大连考古界的一件大事。”大连自然博物馆地层古生物学专家刘金远告诉记者,古龙山的发掘整理出数万件化石,其中大量远古脊椎动物化石在国内外极为罕见。

大连猎马人与山顶洞人可能是“亲戚”

“在古龙山遗址的发掘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发现,一是数量众多的马类化石,一是古人类的骨制工具和7件石器。 ”刘金远说,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古龙山发掘的马类化石中有一种体形巨大,完全有别于中国野马的种类,这种身型与欧洲同期野马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新品种,被定名为“大连马”。

而在332件骨制品中无一例外地带有锤击痕迹。其中有近300件有明显的人工加工特征,所有锤击方向有一定倾向性,而且主要是向骨外壁打击。虽然做成的带刃口的工具数量有限,但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古人类已经有意识在制作捕猎工具。另外,古人类对骨骼类型的选择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片状端刃骨制品加工良好,当时在国内没有相似的化石,被视为古龙山遗址出土的有代表性的标本。”刘金远说,另外7件石制品数量虽少,也显示出古龙山古人类对石制品制作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

由于矿场开发已破坏古龙山的部分遗址,专家们并未发现古人类化石,但大量的马类化石和骨制品证明,古龙山遗址处的古人类以游猎野马为生,自然博物馆专家称之为“猎马人”。

刘金远介绍说,在辽东半岛发现的古人类遗址,年代最久远的是营口地区的金牛山遗址,距今约28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金牛山遗址发现了人骨化石和人工打制的石器,其年代虽然较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和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为晚,却是东北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而专家发现,从猎马人的生存状态和打制的骨器、石器看,与50万年前的北京地区周口店遗址有很大的一致性和传承关系。“而且猎马人和山顶洞人处于同一个时期。 ”刘金远说,两者很有可能带有某些亲缘关系。有学者认为,猎马人是中国猿人向濒临大海气候适宜的东北南部地区迁移而形成的古老的土著种族。

瓦房店市祝华街道龙山村的矿洞中堆着大量距今17000年前的化石

渤海不是海 老甘井子是草原

刘金远告诉记者,考古发现,在古龙山活跃着庞大的动物群,发掘出的化石包括鱼类2种,爬行类1种,鸟类17种,哺乳类57种。另外披毛犀、猛犸象、河套大角鹿等典型的晚更新世时期动物,说明大连地区在1万多年前已有丰富的生物群和植物群。但奇怪的是,在遗址中并未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刘金远认为,这说明在当时古龙山古人类在迁徙和游猎中,与大海尚未交集。“在古龙山遗址所有动物样本分析中,各层的孢粉含量都以草本植物为主,几乎占总数的90%。”刘金远告诉记者,这说明古龙山在1万多年前,以草原为主,森林稀少,远离海洋。大量马类化石也说明,瓦房店在远古时期很可能是一片广袤的草原。

据地质学家估计,在过去的73万年内,由于全球性冰川的收缩或扩展,造成了世界性海面的升降,在冰期一般可降90米至百米,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40米。专家推测,因此当寒冷期降临时,渤海湾大部分水域的海水会退走而出露成陆地。

这一推测,在1989年大连自然博物馆对老甘井子海茂村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得到充分证明。“当年也是矿场采石作业发现了大量化石。”刘金远参加了1989年对海茂村化石点的发掘,这次发掘同样给考古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我们首次发现了早更新世动物群。 ”刘金远说,早更新世是距今260万年至1万年的时期,海茂村大连动物群的地质时代距今约120万年-160万年。所发现的动物包括两栖爬行类、鸟类、小哺乳动物、肉食类动物、马类等生物类别,但与古龙山遗址相同的是,这里也没有发现海洋生物的痕迹。

从这些动植物类别和地层分析中,专家推测海茂村一带当时气候寒冷而干旱,植被稀疏,曾是一片草原。在诸多研究中,专家们都认为在距今1万多年前,大连地区尚处于第四纪地层时代。“那是一个地质变化非常频繁的时期。 ”刘金远介绍说,至今在旅顺至丹东一线的海域中,每年都有渔民在捕捞作业时发现包括猛犸象、披毛犀、野牛等等古生物化石。

大连是远古生物迁徙通道

古龙山遗址的挖掘和大量古动物化石的发现曾引起全国各方面专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贾兰坡先生、原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道先先生等十位著名学者都为之做出了书面鉴定,认为它不仅填补了大连地区石器考古的一个空白,而且对于研究碎骨形成、古代人类对骨骼的利用以及埋藏机理都是宝贵的材料。

在文化研究方面,这些化石也存在重大意义,它们标志着大连地区是亚洲大陆连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美洲大陆的纽带。“在几万年前,大连不但可能与日本相连,甚至很有可能与美国西海岸也有陆地通道。比如,印第安人种就带有明显亚洲人种特征,可能是通过大连这条远古迁徙通道来到美洲。 ”刘金远说,古龙山遗址的发现和确定,为研究古代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我们在大连地区发现很多过渡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生物,在数万年前,大连地区还没有形成大面积海洋或海平面退去露出大陆,当时就是动物迁徙的通道。 ”刘金远说,作为早期人类,必须追逐动物群以获得食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进化,制作复杂工具,驯化野外动植物,逐渐定居下来。而大连作为远古通道,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传播作用。

这些考古发现无疑对今日大连城市建设和文化积淀起到很大的作用。

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刘金远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每一个化石背后的故事和研究价值。 “辽南和辽宁大部分地区其实是一个考古的宝库,尤其是一些远古生物种群都比较发达。 ”刘金远说,大连自然博物馆馆藏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若按单个骨骼计算近10万件,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仅古龙山遗址就发掘出数万件化石骨骼,“这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个奇迹。”就在刘金远的研究室里,一位美国学者也被自然博物馆的丰富馆藏所吸引,专程来连做研究。

“但是这两年明显感觉普通市民对考古工作不够理解,以前每当有人发现化石总第一时间找到自然博物馆,现在有些单位施工发现化石立即偷偷掩埋,生怕考古研究影响工程建设。不尊重古人类遗址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说到这里,刘金远眼神一暗,遗憾地说,如今古龙山已彻底没了,当年的发掘地点变成一大堆沙砾,原先的山体已变成一个巨大的深坑。另外旅顺口区的郭家沟遗址也被毁。


半岛晨报 首席记者王博文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猎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