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先光:敲开沉睡5.3亿年的澄江化石群秘密(二)

侯先光:敲开沉睡5.3亿年的澄江化石群秘密

一榔头敲开了5亿3千万年的惊天秘密

软体化石是古生物学者梦寐以求的,但是到哪里去找呢,这俨然是大海捞针。

1984年,时年34岁的侯先光还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此前很多学者都曾到过澄江,找到了大量三叶虫和高肌虫的硬体化石,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澄江这个地方就只有这些化石,所以在来澄江的时候,侯先光也只是抱着寻找高肌虫目的而来的。

由于帽天山的地质构造太复杂,覆盖很厉害,刚开始侯先光并未选择在帽天山进行挖掘,而是选择了一个离帽天山约5公里的一个名叫洪家冲的地方,然而一个星期过去却没有任何发现。从洪家冲回来的最后一晚上,他的心情非常沮丧,整整一夜没睡。于是他告诉自己,该是当机立断的时候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7月1日,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下着毛毛雨。我打着一把伞,一个农民工披着雨衣和我一起前往帽天山。”侯先光说。

大约早上八点,侯先光沿着帽天山一个坡面开始挖掘,手中的榔头不间断地劈着岩层,此时他的内心夹杂着一丝希望,但更多是忐忑。大约下午三点钟的时候,随着一榔头砸下去,一个半枚硬币大小的化石应声而落,凭借经验,侯先光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从未发现的新物种,他当即告诉随行的民工,不要再推进,就在此地集中挖掘。之后他们又发现了一块新物种化石,侯先光的激情再次被点燃,但他不曾想到,这接下来发现的第三块石头(纳罗虫软体化石)将彻底揭开一个沉睡了5亿3千万年的惊天秘密,他的人生轨迹也将因此彻底改变。

“一榔头砸下去,大约五六厘米厚、一个栩栩如生的化石便映入眼帘,就在那一刹那,空气似乎静止了,整个标本湿漉漉的,就像虫子在水里面漂。然后我就呆呆地看着那个标本,当时手真的是在抖,那个挖石头的农民工以为我不正常了,问我你怎么了,这时候我才恍过神来。”侯先光说。

侯先光的惊人发现直到3年后才进行了公布,在国际学界引起轰动。1999年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并附配精美图片介绍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指出:“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软体化石是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澄江动物化石群就像一本无字天书,它记载着生命演化的巨大奥秘,这个奥秘在沉睡5.3亿年后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被彻底掀开。

寒武纪是地质划分的一个年代,时间大约是5.4亿年至5.1亿年之间,地球寒武纪早期起出现了一次爆发式的生命演化,大约在短短300万年的时间,绝大部分现生门类的祖先以及许多已经灭绝的生物代表同时出现了,这一突发性的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300万年仅仅相当于生命历史38亿年的一千分之一,如果生命历史是一天,那么这300万年只是1分钟。

2012年3月上旬的一个下午,位于云南大学科学馆的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内,侯先光正在电脑前整理资料,头天,久旱的昆明迎来了一场难得的小雨,凉爽的风吹过,摆放在侯先光桌上的一本文献资料被吹得沙沙作响,书本被自然地定格在其中一页,一张纹路清晰的化石图片顿时映入眼帘,这就是侯先光1984年发现的那块纳罗虫软体化石,至今那次有如神助的发现依然在侯先光内心震颤着,那一榔头砸开了一个沉睡了5.3亿年的惊天秘密,同时更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轨迹。

化石就像一组组记录着地质和生命演变的密码,科学家们通过化石这一特殊的文字与图画来解读地层年龄,解读地球生命诞生、演变的奥秘。不同历史阶段的化石存在于不同地层中,各代各纪的特点均不同。多数情况下,动物死亡后,软组织便马上开始氧化腐烂,或者遭受食肉动物的分食,因此只有不易腐烂的骨骼才容易形成化石。除非某些特殊情况才能使动物的软组织构造得以保存,为人们提供全面认识原始生命的机会,例如澄江动物化石群。

其实早在1903年,法国人就在澄江确定了下寒武统地层,并发现了大量三叶虫和高肌虫化石,此后众多学者纷至沓来,也寻获了大量寒武纪时期化石,那么同样是寒武纪时期的化石,为什么侯先光找到的化石却异常珍贵呢?甚至被国际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侯先光在澄江动物化石群找到的化石之所以如此珍贵,就是因为他所发现的正是古生物学者梦寐以求的保存完好的“软体组织化石”,它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距今5.3亿年前海洋动物世界的真实面貌,那些软体组织印痕,为人们提供了寒武纪早期古生物的演化细节。就像考古中的头骨和干尸,前者为硬体,能提供一定线索,但后者有头发和衣服,能提供更多细节。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侯先光 化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