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歌军的化石仿制工作

李歌军的化石仿制工作

“这是1.43亿年前的世界上第一朵花,这是5.3亿年前的世界上第一条鱼,这是5亿年前的三叶虫……”到李歌军家做客,他拿给客人看的动不动就是有上亿年历史的“家伙”,着实让人惊奇。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化石都是李歌军自己一刀刀刻出来的,仿真度之高,让国内不少化石研究专家和博物馆排队等他“刻石头”。

想到仿制化石供人参观

李歌军在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工作。1996年,他前往美国芝加哥学习调研的时候发现,当地化石博物馆,很多展示箱都空着,提示写着“化石正在研究中”。他当时想,如果能有一块仿真化石放在博物馆供人参观该多好。回国后,因工作需要,李歌军被派往云南澄江进行挖掘化石的相关工作。“有一次,当地博物馆想办一次化石展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但由于他们化石工作站可提供的化石种类有限,展览最终没办成。缺少化石实物,光靠几张照片,怎么可能培养起孩子对古生物的知识兴趣!”李歌军决定探索化石的仿制工作。

花和鱼的祖宗都由他仿制

李歌军告诉记者,他目前仿制的主要是古生代时期化石,他做过的化石标本里,名气最大的有两块。分别是“世界上第一朵花”和“世界上第一条鱼”这两块化石。

李歌军拿出了一块15cm×15cm大小的化石,上面有一株两个分叉的有点像草一样的植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别看不起眼,身价可不小。这朵花距今已经1.43亿年了,被认为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即是现在鲜花的‘祖先’。”“第一花”李歌军前后做了两次才满意,第一次专家用放大镜仔细看了10分钟,觉得纹理还不够细,李歌军换了更细的刻刀,又坐在桌前刻了两天,“眼都刻花了,连枝叶末端的毛毛我都刻了出来!专家才满意。”李歌军说,制出“第一花”让他在业界小有名气,随后仿制的距今5.3亿年前的世界上第一条鱼昆明鱼。

化石在哪挖掘仿真石从哪采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老李的工作台很有意思,2个玻璃小容器与桌面架起了一个泡沫板,而放大镜正好摆在泡沫板中间,用老李的话说,这是一架“简易显微镜”。桌子上摆放着刻刀、颜料、毛刷等等这些工具,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都很常见,但老李告诉我们,做这种仿真石头,首先最重要的是石头材料。“我的这些石头都是当时从澄江带回来的空石头,这些石头的材料比起我们生活中的石头,要软很多,泡在水里久了放在太阳下晒,石头就散了。而且我也是遵循科学规律,做澄江地区出的标本我就用这样的石头,如果是别人请我帮忙做的话,那我得用出土地区的石头材料做才行,这样更逼真,更符合情况。”记者了解到,除了石头的材质之外,关于化石的细节部分,立体感,颜色,还有残旧程度,都是仿真化石里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流程说起来简单,但是记者在现场也观察到,这个工作还是非常消耗精力的。

和浮雕艺术差距只有0.5毫米

仿制化石和浮雕艺术有什么不同吗?李歌军觉得,首先他做的仿真化石是服务科普,让更多人能看到实物,和艺术无关。其次他认为,作为几亿年前确实存在过的物体,化石的独特立体感是浮雕艺术无法模仿的,“有时只有0.5毫米的差别,看起来就不像真的化石了”。李歌军反复地说,“化石凸出石头表面的距离很有讲究,不能高也不能低,以我经验,0.5毫米是最佳的高度。也不能留一点刀痕在石头上。不懂化石,光懂刻石头是不行的。”

上颜色。上颜色这一个步骤里,用颜料即可。但是用的毛笔的款式,是用的毛笔头1cm左右的最小号毛笔,而且在上色的过程中,要注意化石本身的颜色深浅变化,比如说这一块深,那一块浅,甚至有的时候相邻的两部分会有一个明显的颜色渐变。造旧。这是很多化石爱好者在尝试做复制品的时候容易疏忽的一点。因为化石经过了这么多年,肯定不会像做出来的一样崭新。所以造旧这个步骤也很重要,要用小号的油漆刷在石头的表面来回“掸一掸”。

退休后每天加班7小时

已经退休的李歌军本可以颐养天年,但他却每天伏案工作7小时刻化石。上周,李歌军刚去东北待了一周时间,“说好过去仿制一条鱼的,结果给了我两朵花、三条鱼,忙了一周。当地想开个化石研究小组,我作为老前辈不能不支持啊。”李歌军说,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免费开放,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仿制化石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他也谈到,除了博物馆之外,中小学课堂在上课的时候也需要化石标本来进行教学,但是他们是很难拿到真正的化石的,所以这样的仿真化石可以弥补教学时连石头都没有的尴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李歌军认为,从保护化石的角度来说,尤其是珍贵化石,在采集研究后,就应该直接妥善保管,而不是用于其他各种用途。


扬子晚报记者 张筠 文/摄 实习生 李显彬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李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