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古生物学杂志》:奥陶纪喇叭角石目头足类系统演化研究进展

以咱象鼻角石(Rhynchorthoceras yizanense sp. nov.)标本,产自湖南省桑植县大田坝组

以咱象鼻角石(Rhynchorthoceras yizanense sp. nov.)标本,产自湖南省桑植县大田坝组

喇叭角石目头足类演化树

喇叭角石目头足类演化树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头足类是一类海生软体动物,公认起源于寒武纪芙蓉世,一直延续到现代。奥陶纪时期,头足类不仅在壳型以及壳体内部结构上发生了强烈的分化;在生活方式、生物地理方面也呈现分异演化,表现为浮力调节方式开始多样化,游泳能力开始增强,生态分异加剧等特征。其中,喇叭角石目头足类以其壳形样子奇特和快速分异的特征而引人瞩目。 

喇叭角石目头足类最早出现于中奥陶世大坪晚期,至晚奥陶世凯迪中期消失,发现于波罗的海、中国、北美等地区。作为可以用于中–晚奥陶世全球地层对比的标志化石,其系统分类和演化历程至今仍不清楚,缺乏系统性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的方翔博士等,联合瑞士苏黎世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的科研人员,以华南地区产出的大量化石材料为基础开展了喇叭角石类的系统演化研究,并首次将分支系统学方法运用于喇叭角石目头足类。相关研究成果刊载于国际古生物学期刊《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研究人员结合前人已发表材料,选取了喇叭角石目内震旦角石科和喇叭角石科,共计17个种级分类单元;以及直角石类的2个外类群单元。经过详细描述编码了其中24个性状特征并开展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喇叭角石目可以分为三个类群(Sinoceras、Ancistroceras、Lituites),并准确对应喇叭角石目的震旦角石科和喇叭角石科。 

研究还首次确认震旦角石科为基干类群。科研人员指出,震旦角石科是在中奥陶世早期就率先起源了,而喇叭角石科作为单系类群则是在随后的演化过程中才出现。研究还描述了采自华南地区的新材料,共包括3个新种;其中新建立的Tyrioceras longicameratum也是Tyrioceras属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本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Fang, X.*, Pohle, A., Kroger, B., Aubrechtová, M., Burrett, C., Zhang, Y.B., Zhang, Y.D., 2021. Phylogeny of Middle–Late Ordovician lituitid cephalopods based on cladistic analysis.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19(9): 633–350. https://doi.org/10.1080/14772019.2021.1944354.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奥陶纪 角石 头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