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从江都走出去的“大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从江都走出去的“大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从江都走出去的“大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从江都走出去的“大先生”

(化石网)据江都融媒(记者 谢兆俐 郁兴 桑一 朱嘉雯 许龙新):大自然用洪荒之力,将万千生命的最后时刻演化为化石,为后世记录那些鲜为人知的生命章节。而他用自己的人生,为人类寻找和破译这些生命密码,让我们读懂那些亿万年前刻骨铭心的浪漫,让我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奇妙关联。

朴素。这是周忠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周忠和,1965年出生在江都区仙女镇苏新村。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

2023年初春,细雨濛濛,周忠和回乡探亲。

进入熟悉的小院。肩背包,左手拎着小行李箱,右手拎的是带给父母的礼物。亲友迎接上来:“我帮你拎!”“不用!不用!”

将行李送进西房间,折身回小院问候坐在廊下的父母:“坐这里冷吗?早饭吃啦?”

还是那熟悉的江都话,鬓发虽衰乡音未改,还是大家熟悉的周忠和。

竹林催生了他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后面有一片竹林,小时候很喜欢去玩,我每次回来,都去看看。”采访,从周忠和的“导游”开始。

打开屋后的门,就像进入另一个世界。一片桂花树映入眼帘,一片翠绿的竹子直立挺拔,绿叶在春风中摇曳,在向“老朋友”打招呼。飘雨的天气,零落的竹叶与雨水混合,踩在上面很是柔软,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清香。

“你们看,这是一种野菜,可以做野菜饼。”周忠和弯下腰,指着一株我们说不出名字的野菜;随后又指着一处泥土,“这里可能会冒出竹笋,我小时候常挖竹笋。”

周忠和走着,看着,回忆着。看得出来,这片竹林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记忆里。“我很喜欢这里,可以回忆小时候的生活,也可以在这里静一静,似乎可以回到相对原始的地方,更安逸。”无论是儿时玩耍,还是现在工作,周忠和总是喜欢去原始的世界,探索未知的奥秘。

几只小鸟在竹林里雀跃、鸣叫,周忠和很开心,“现在绿化好了,鸟也多起来了,院子里也会飞来很多鸟,它们与人的关系也更和谐了。”

这片竹林伴随着周忠和的成长,也是这片竹林,激发了周忠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兴趣是他成功之路的原动力

“我初中之前没有离开过村子,高中进入江都中学,并从这里考入南京大学,这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采访中,周忠和几次强调,读书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肯定是年轻人最好的出路,也是相对公平的一条路。

周忠和考入南京大学,小村庄里出了个名牌大学生,是很骄傲的事情,尤其是在他之后,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也考入高等学府,一门飞出四凤凰,在当地成为美谈。

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表示:我们兄妹学习都不错,除了自身努力,和遗传也有关吧,我爸上学的时候学习很好,但是因为家里穷,读完初中就辍学了。

从农村孩子到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很愿意和大家分享他的学习心得。“兴趣很重要!家长要善于发现和引导。”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好奇心都是天生的,是科学研究的最原始的动力,需要呵护、保护,不能打击压制。教育从家庭开始,而父母们过分强调竞争、考试,会让孩子失去天性,家长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周忠和眼中,人生有很多次选择的机会,但是兴趣是第一生产力,了解自己真正的长处与兴趣点,做擅长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快乐地学习,这一生才不会无趣。这也是为什么周忠和每天与冰冷的石头打交道,却乐此不疲。

发现是他科研生涯最大的乐趣

周忠和与化石结缘,始于高中班主任订阅的一本《化石》杂志。《化石》为周忠和打开了史前生命的精神世界。出于兴趣,高考时,周忠和第二志愿填报了古生物专业,并在录取调剂中,让他与化石“再续前缘”,找寻到了最符合自己兴趣的毕生事业。

从大学到读研、读博,再到工作,周忠和与化石打了四十年交道。在周忠和眼中,古生物学是一个古老学科,可以回答人类的起源问题。

25岁,周忠和与同伴在辽西找到了长江白鲟祖先的鱼类化石,但他并不“死心”,感觉这块幸运的地方应该还有更多“宝藏”。于是,两个月后,他一个人重返辽西,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终于找到了两块保存得相当完整的鸟类化石,其中一件被他命名为“燕都华夏鸟”,这一发现也填补了白垩纪早期鸟类演化史上一个长期的空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从江都走出去的“大先生”

周忠和1990年发现的燕都华夏鸟化石

“科研过程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探索未知。常年在野外考察,在山川间采集化石,几个月一无所获是家常便饭,正因为这些化石来得不容易,才会格外珍惜。”说起化石,周忠和的眼光更明亮,更深邃。

探索原始的世界,发现完好的化石,再将自己深入的研究编写进书本,传授到课堂,是周忠和倍感成就的事情。

桑梓情像清澈而悠长的运河水

“江都是我成长的地方,每年回乡,最大的感受就是居住环境、交通条件在不断改善,看到家乡越来越好,真的感到很自豪。”

作为一名常年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古生物学家,周忠和很关注家乡的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老家现在建设得很好,公园是一大亮点,环境的不断美化,结合扬州东花园的历史文化积淀,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周忠和很关注江都的人才培养,他认为家乡民风淳朴,孩子们都诚实刻苦,希望有更多孩子走出去,更希望有更多人才走进来。

“科学发展的理念很重要,只有更均衡的发展,才能让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近年来,周忠和院士将部分精力投向了科普工作,他表示,很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牵线搭桥,将科普、科技创新工作与家乡制造业的研发、创新相结合,为家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周忠和的桑梓情就像运河的水,清澈而悠长。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学家 周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