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三叠纪沉积物揭示了地球隐藏的野火过去

早三叠纪沉积物揭示了地球隐藏的野火过去

共从挪威北极群岛斯瓦尔巴群岛回收了30份沉积物样本。图片来源:弗朗茨卡·布拉特曼博士

(化石网cnfossil.com)据赫瑞瓦特大学:一支由国际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包括苏格兰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的高级研究员,发现了古代野火的新证据,这重塑了我们对地球动荡的早三叠纪时期(约2.5亿年前)的理解。

这些发现发表在《传播、地球与环境》期刊上,题为《早三叠纪的野火、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挑战了长期以来全球存在“木炭缺口”的观点,即在世界最大灭绝后几乎没有火灾证据的时期。

泥土中的痕迹

几十年来,地质记录中缺乏木炭使科学家们认为,野火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又称“大灭绝”)后几乎消失。这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导致多达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物种丧生,主要由大规模火山喷发引起。

这项最新研究为这一时期带来了新的启示,揭示了沉积物中保存的焦黑植被的微观化学痕迹。

团队检测了30份从挪威北极群岛斯瓦尔巴群岛取出的沉积样本,该群岛如今更为人所知的是全球种子库的所在地。尽管环境恶劣,岛上的古老岩石却提供了数亿年来未被扰动的原始物质。

无炭火

团队没有依赖可见的木炭碎片,而是寻找燃烧过程中的分子指纹,称为多环芳烃(PAHs)。这些化合物在植物物质未完全燃烧时形成,且在更明显的证据消失后仍能长期存在于沉积物中。

克莱顿·马吉尔博士是赫瑞瓦特大学莱尔中心生物地球化学副教授,也是该研究的高级作者。

“很多人没有发现正常的火灾证据,比如木炭、灰烬、烧焦的化石,所以大家的共识是火灾并没有发生,”他说。

“我们的同事弗朗齐斯卡·布拉特曼博士的工作显示,即使没有大量证据,微观信号依然存在。你只需要知道该往哪里看。”

分析显示广泛存在的多环多烃,与燃烧新鲜植物物质相符,而非火山煤沉积或污染所致。这强烈表明野火实际上在早三叠纪塑造了生态系统,尽管化石炭记录似乎并非如此。

深时火灾建模

该项目结合了沉积物分析与先进的气候和植被建模技术。利用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的开源模型——通用环流模型(MITgcm),团队成功重建了大灭绝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火灾模式的相互作用。

“很容易说'如果A发生,那么B就会发生',但这可能存在歧义,”马吉尔博士说。“通过使用模型,我们可以将数据通过理论分析,测试其可靠性。它不仅仅是说'相信我'——它向你展示了证据。”

Magill博士补充说,开源模型的使用尤为重要,“在一个并非每个人都能平等获得科学资源和资金的世界中,这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开放科学让每个人都能在最高水平竞争。”

这支由10人组成的团队,包括沉积学家、孢粉学家、古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由瑞士洛桑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学院的弗朗茨卡·布拉特曼博士领导。

她和同事们自2018年起就参与这项开创性研究,并表示:“这项研究是在多学科科学家团队的协作下完成的,即使在新冠疫情的挑战中依然携手合作。研究强调了长期存在的科学问题如何被提出,以及当合作开放、富有创造力且相互支持时,意外发现如何出现。”

除了解开一个2.5亿年前的谜题外,这项研究还为当下带来了紧迫的启示。早三叠纪是一个极端气候波动、生态系统恢复和环境压力的时期,这些主题在当今变暖世界中都有回响。

更多信息:Franziska R. Blattmann 等,早三叠纪野火、生态系统与气候相互作用,Communications Earth and Environment(2025)。DOI:10.1038/s43247-025-02789-x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球 三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