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春

张以春

简历:

2005年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层古生物专业,2008年毕业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西藏地区晚古生代有孔虫动物群及其古生物地理学。自2000年至今一直研究西藏各地块之间二叠纪蜓类及非蜓有孔虫动物群的组成及其古生物地理意义。曾6次赴西藏采集样品,分别考察了西藏各个地块的二叠系,包括:雅鲁藏布江带中的二叠纪灰岩外来体(普兰姜叶玛剖面、拉孜布玛剖面)、拉萨地块的二叠系(申扎地区的下拉剖面和木纠错剖面、狮泉河羊尾山剖面)、羌塘地块的二叠系(尼玛县及双湖地区若干剖面)和昌都地块的二叠系(热觉茶卡剖面和长蛇湖剖面),对西藏各地块晚古生代的地层和动物群有着浓厚的兴趣。

研究领域

1.Midian期冈瓦纳特提斯区蜓类动物群的古生物地理学

Midian期时,由于温度的升高,蜓类动物群迅速向南蔓延,分别进入了拉萨地块和冈瓦纳的北缘,如克什米尔、盐岭和阿曼,然而由于受古地理和古气侯的影响,位于冈瓦纳北缘陆块中的这些蜓类在丰度和分异度上远远低于西特提斯区和华南。对它们分布的研究可以为古气候和古地理的研究提供证据。
 
2.南方大陆有孔虫的动物群的起源与演化

隶属于基末里陆块的羌塘地块中蜓类最早出现于曲地组的中上部,即冰期结束后蜓类及非蜓有孔虫迅速繁衍,从而形成了冈瓦纳特提斯区蜓类生物区,它的起源与演化同时也受到气候带迁移与古地理变化的影响。在基末里陆块上二叠纪时有着重要的动物群,如Monodiexodina, Eopolydiexodina和Shanita,这些动物群都有着重要的古地理意义。
 
3.南北大陆二叠纪生物群的对比研究

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在羌塘中部的确定佐证了在羌塘盆地中部二叠纪时存在分隔南北大陆的大洋,这个大洋同时也是生物大区的界线,通过研究缝合带南北的地层和生物群有助于了解不同生物区内各门类生物的古地理属性。
 
获奖情况:

2007年6月,荣获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伍宜孙奖学金。
2008年4月,论文“西藏拉萨地块的乐平统及古地理意义”获地层学杂志优秀论文。
 
业余爱好:

乒乓球、唱歌、象棋、摄影等。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张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