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大连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高春玲

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大连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高春玲

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大连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高春玲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大连晚报(赵卓):高春玲,女,1965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古生物与地层专业。现任大连自然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中国恐龙学会理事、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委员会理事、辽宁化石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参与制定国家、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分类等级标准;中国博物馆专家库专家,2013年“全国十大精品展览”评委会评委。

目前主要从事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研究与展览等工作。发表各种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2部。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获市政府“优秀专家”荣誉称号,201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提起大连自然博物馆,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展厅里的大鲸鱼、大恐龙。其实,在陈列展览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背后有着一批该专业的研究队伍,他们在幕后默默无闻地从事研究工作,并把最新研究成果以陈列展览或科普的形式传递给市民。大连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高春玲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在大连自然博物馆展厅的展品,动辄都是上亿年前的“老古董”,而50岁的高春玲在大连自然博物馆里,也属于“老古董”了,自从198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连自然博物馆至今,高春玲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8年,也见证了大连自然博物馆的发展。提起自己的经历,高春玲说,她是从讲解员、藏品维护、研究员一步步做起,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这么多年在一线工作的积累。除了专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如何将科研与科普相结合,将古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广大的市民,也是她的一项重点工作。

高春玲介绍,自辽宁发现带毛恐龙和古鸟类化石以来,她和团队就积极投身于辽西化石的研究工作,并先后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进行化石研究学术交流和展览等工作。目前,通过对大连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已先后命名了13个新属15个新种的化石新物种。在对“恐龙具有护幼行为”的研究中,她和团队首次以确凿的化石材料证明了鸟臀目恐龙具有和鸟类一样的育幼行为,只是这种行为不是发生在父母与幼儿之间,而是在阿姨与幼儿之间,或者说是恐龙阿姨在照顾年幼的恐龙儿童。这一结论的得出,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比较大的轰动。除此之外,她和团队还发现了高冠齿的三尖齿兽化石辽宁锯齿兽,首次提出了三尖齿兽非单一源的新论点;发现的孟氏大连蟾新物种,为研究无尾两栖类的起源及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提出了孔子鸟的性成熟早于个体发育的学术思想,证实了没有装饰性尾羽的孔子鸟是雌性鸟的推断(该学术成果发表在著名的《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还发现了已知原始长尾鸟类和较进步尾综骨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郝氏中鸟,并把朝阳会鸟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向前延伸了300万年~500万年。

将多年的研究转化成科普展览,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的进化,高春玲也付出了很多努力。高春玲说,博物馆将研究成果做成一个个动画短片,生动形象地将这些亿万前物种的变迁展现在观众眼前。采访中,高春玲多次表示,化石新物种的发现和生物的演化看似与生活毫无关联,但却关乎到人类的每一步发展。高春玲说,人类是大自然中的普通成员,是地球生物演化发展的产物,研究生物演化过程及其演化事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人类的未来发展之路。从这个层面来看,研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物学 高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