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院士:踏踏实实做事

正在野外的周忠和

工作中的周忠和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8日揭晓,扬州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成功当选新院士。昨日,消息见报后,不少读者给本报提供了周忠和院士的联系方式。

经过辗转联系,本报记者找到了周忠和的老家,采访了他的家人。昨天下午,又成功联系上周忠和院士。接到记者电话时,周院士正在开会。“本决定谢绝任何有关的采访,踏踏实实做事是我一向的处事方式,但来自老家报纸的采访要求实在无法拒绝。”周忠和笑道。

最新工作: 主编“十万个为什么”《古生物》卷

记者:您最近在做一些什么研究?

周忠和:我虽然担任了所长,但我的主要兴趣还是科研,因此,当所长只是我的副业。目前我主要还是研究古鸟类以及相关的研究内容。我也希望能同时做些科普的工作,例如,目前我担任了第六卷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古生物》卷的主编,我觉得很有意义,希望能够做好。

思念母校: 这是一生值得骄傲的记忆

记者:您读大学时报考的第一志愿是有机化学专业,第二志愿是古生物学。为什么会对古生物学有这么浓厚的兴趣?

周忠和:我对古生物的兴趣其实一开始没有那么大,只是我对历史比较关注,同时对生物有些兴趣,所以觉得古生物能够满足自己两个方面的爱好。能够做自己比较喜欢的事情感觉很满意。

记者:江都中学是您的母校,对它有哪些深刻的印象?

周忠和:江都中学遇到很多好的老师和同学,这是我一生值得骄傲的记忆,希望以后能多回去和老师同学们相聚,为母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寄语青年: 不要太功利,要有吃苦精神

记者:我也是一名业余的观鸟爱好者,常常出去必备的设备就是望远镜,看它们飞翔就有一种难言的兴奋。我也知道,您经常出去考察,您会关注它们吗,每次考察您是什么样的感受?

周忠和:我研究的是古鸟类,更关注它们的起源和早期的历史,但对现代的鸟类也同样很有感情,只是这方面的知识还不多,以后需要多学习啊!上个月去南非,专门看了许多野生动物就非常的兴奋。

记者:您这么年轻,但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又是美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对取得这么高的荣誉有什么感受?

周忠和:我自己也真是没有想到。我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觉得有一些压力,肯定不会飘飘然的。我想主要是自己机遇比较好而已,不必太当真。

记者:您读书时吃过很多苦,放在现在难以想象,对年轻一辈,您有什么建议?

周忠和:对年轻人而言,就做科研而言,我想首先要做喜欢的事情,不要太功利;乘年轻应当学好外语,另外做科研需要有吃苦的精神;当然最重要的我感觉就是要诚实,要有挑战的精神。

延伸阅读

周忠和最新研究

复原小盗龙习性

恐龙捕食鸟类有了新证据

11月23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网络版(Early Edition)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后邹晶梅与周忠和、徐星研究员合作完成的一篇题为“小盗龙新材料提供恐龙捕食鸟类的独特证据”的研究成果。

古生物学家认为,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而且许多恐龙也是凶猛的肉食动物,那么,刚披上羽毛的恐龙能飞上树吗?近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将在线发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最新发现:它们可以飞上树!因为它们能逮食树栖动物。

那是1.2亿年前的一只小盗龙,古生物学家在我国辽宁早白垩世的地层中发现了它的化石。“在它的腹部,竟然保存了一件不完整的鸟类残骸。”论文第一作者、古脊椎所美籍博士后邹晶梅说,“从骨骼化石的保存特点和相对位置推测,该动物很可能是被小盗龙活捉了吞下肚子的。”

这件标本解开了一些谜团。古鸟类专家、古脊椎所研究员周忠和告诉记者,这只已经成年的小动物残存下了两只脚,从脚趾看,属于典型的树栖类动物。“要想抓住这只麻雀个头的原始小动物,小盗龙至少要能在树枝间滑翔自如。”

小盗龙吃的会是掉在地上的死尸吗?“可能性不大!”恐龙专家、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认为,一般食腐动物会将尸体撕成一块块地慢慢吃,而这只树栖小动物的骨骼排列却似整只被囫囵吞下。只有在生擒了猎物、生怕其逃走的情况下,小盗龙才会如此心急地进食。

因此他们进而推测,这一发现还为此前发表的小盗龙树栖生活习性的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此外,有关鸟类的起源一直存在树栖和地栖两种假说,尽管小盗龙和鸟类祖先的确切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但他们认为鸟类飞行的生态学背景依然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对鸟类祖先生活习性的恢复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的争论。

记者昨赴周忠和院士江都老家,采访了他的父亲

“他是一点一点苦出来的”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江都区仙女镇苏新村周圣组周忠和院士的老家,一路寻访到他的父亲周良安。

周良安老人今年70岁,很健谈。“出去工作这么多年了,一年到头都在忙。但无论怎么忙,他过年都回来。像今年,国庆节期间他也回来过一次,给他妈过70大寿。”

虽然在农村,信息并不畅通,但周良安依然收集了许多有关报道大儿子的报纸,“有时我们自己不知道,有人带回来给我看,我就留下了。”

成绩拔尖:

从曹王考上江都中学

周良安回忆,周忠和当年小学和初中都在是“在周家小学上的,初中是小学代办的,只读两年”。初中念完后,周忠和到曹王参加中考,“考上的一般都在曹王中学上,但他考试成绩拔尖,直接拔到江都中学,而且分到了重点班。”

念完3年高中,“就考到了南大。后来又读研究生,读完后工作了几年,又出国读博士……”对于儿子的成长历程,周良安记得很清楚。

家中长子:

最懂事,吃的苦也最多

周良安有4个孩子,“他是老大,吃苦也最多。他下头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那时,家里实在艰苦。”周良安深吸一口气,“我是大队会计,也种田,家里养9个人(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靠拿工分供他们读书。在他上小学和初中时还好,一日两餐都可以回家吃。由于学习成绩好,笔、本子都是学校奖励的。但到了高中,就比较困难了。家里又没多少钱给他,一个月一般要9块钱的生活费,但他只用五六块钱,去的时候自己带米,买菜只吃5分钱的菜;有时也给他带点香油,和着酱油泡汤;有时也带点馒头片,填肚子;有时弄点油焦面,但他说不要油……”

为了省钱,在江都中学上学的周忠和放假后经常走回去,“车钱是两毛五,他舍不得,就走回来,20里路呢!”

周良安说,在高考前夕,他去看望儿子,发现他吃得太差了,“就说给他买两瓶麦乳精,但他不要。那时,晚上熄灯后,他都点煤油灯看书。”

帮助家人:

捐血补贴全给了弟妹

大学里的周忠和,生活依然很艰苦。“我们一学期就给他200块钱,其余都是他自己解决,拿助学金(一个月十九块七)、奖学金等。”

让周良安“耿耿于怀”的是儿子读研究生时发生的一件事,“学校组织义务捐血,补贴了300块钱,他都寄给了弟弟和妹妹,200块给了妹妹买收录机(英语专业学习英语),100块平分给了两个弟弟……还不让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也不怪他……”

周良安说,他知道儿子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一点一点苦出来的,我晓得他肯定也会珍惜现在所得的一切。” 记者 向家富

周忠和轶事

爱踢前锋的古生物学家

办公室里,周忠和面带微笑,手里的杯子飘着香浓的咖啡味。瘦高个的他斜坐在转椅上,金边眼镜下尽显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然而,他无意中的一席话,让记者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周忠和。“我喜欢运动,爱踢足球,喜欢踢前锋的位置,我喜欢那种向前冲的感觉。”周忠和说:“我每个星期都要运动三四次,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我都很喜欢。我喜欢体育那种激情、公平竞争、合作精神。其实,在科研中,我们何尝不需要这些精神。”

周忠和说:“做科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要有勇气表达不同学术观点和挑战权威观点。”他说,中国人很聪明,但比较含蓄,这和西方人的性格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的基础科学还比较落后,如果还在外国人面前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仅仅跟在别人后面拾人牙慧,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周忠和就是这样一位勇敢的科学家。1993年,有人在《自然》发表了一篇关于化石的论文,1995年还名不见经传的他在美国的一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完全不同的论文,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这一举动当时就让同行们刮目相看。周忠和甚至告诉记者,直到现在,他和他的美国导师在鸟类起源问题上的观点还大相径庭。他说鸟类起源于恐龙,导师则坚持认为鸟类和恐龙起源于一共同的祖先。周忠和回忆说:“在实验室里我们经常为此争得面红耳赤。”


扬州晚报 向家富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周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