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早期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灵动舌头的演化起源

中国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早期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灵动舌头的演化起源

中国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早期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灵动舌头的演化起源

中国发现的侏罗纪时期早期哺乳动物化石揭示了灵动舌头的演化起源(CREDIT:April I. Neander/Zhe-Xi Luo)

(化石网报道)据EurekAlert!:新的研究披露,我们高度灵动的舌头能让我们吞咽咀嚼过的食物及在宝宝时用来吮吸奶水,它们的演化源头可能来自我们的某些最早的哺乳形类祖先—这种新近发现的有1.65亿年之久的哺乳形类物种有着相当复杂的、类似现代哺乳动物的舌骨形骨。

与爬行动物或两栖类的宽大、囫囵吞咽的口腔及非肌肉型喉咙不同,哺乳动物的复杂的舌骨虽小但却是喉部关键性的骨头,因为它能令舌头灵动并完成复杂的吞咽咀嚼过的食物及吮吸如奶水等液体所需的喉部活动。然而,尽管先进的吞咽食物与液体能力是现代哺乳动物的特征性特质,但令哺乳动物形成带舌骨舌头结构的演化起源则相对未知。柱齿兽类是哺乳形类祖先演化树上的一个早期分支,它们对了解哺乳形类动物的早期趋异及演化特征颇为重要。

Chang-Fu Zhou和同事报告在中国发现了新的侏罗纪时期的柱齿兽类化石;它包括了一个保存格外完好的近乎完整的舌器,后者颇为复杂且与现代哺乳动物的舌器非常相似。应用先前未描述过的Microdocodon gracilis化石的哺乳动物样形态,作者能在其它数种早先的哺乳形类动物中确认复杂的舌骨样结构。据结果披露,一种复杂的鞍形哺乳动物样舌骨的发育要早于中耳与下颌的分离——这是哺乳形类动物早期趋异演化的一个关键步骤。而且,由于Microdocodon是柱齿兽类演化枝中的低级物种,作者提出,复杂的带舌骨舌头结构甚或可能出现在哺乳动物之前。

在一则相关的《视角》中,Simone Hoffman 和David Krause更为详细地讨论了这一研究。

相关报道:我国发现的侏罗纪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

(化石网报道)据科技日报青岛7月19日电(通讯员 田静 任波 记者 王建高):7月19日,山东科技大学传来喜讯: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新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为题发表了该校地科学院教授周长付为首的国际合作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是基于在我国内蒙古宁城五化地区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 (Microdocodon) ,由周长付与国际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芝加哥大学罗哲西教授、波恩大学托马斯•马丁教授和耶鲁大学安詹•布拉尔博士等共同合作完成。

中生代哺乳型动物化石(Mammaliaforms)是现代哺乳动物的近亲类群,其新化石发现可以为追溯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提供最直接证据。所以,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是古生物学和生命演化研究的热点。“微小柱齿兽”属于原始哺乳型动物中的柱齿兽类支系(Docodonta)。它的精美化石保存了与现代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这一舌骨构造由甲状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组成,其特征非常独特:骨节之间有活动关节,结构呈鞍状,区别于更原始的犬齿兽和现代爬行动物的简单棒状结构。现代哺乳动物的鞍状的舌骨构造是咽咙的框架,对食物传输和吞咽中有关键作用。微小柱齿兽的新发现表明:现代哺乳动物的舌骨构造起源并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出现于哺乳型动物获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阶段。

新发现的“微小柱齿兽” 化石保存精美,体长约14.7公分,体重约5-9克,是我国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它的臼齿形态复杂,齿尖和齿脊发育,上臼齿横宽,下臼齿具假跟座,有食虫性兼具杂食性特点。下颌式中耳、T型间锁骨和带状肩胛骨等特征,是哺乳型动物的特点。“微小柱齿兽” 骨骼轻盈,肢骨长而纤细,尺桡骨长于肱骨,胫腓骨长于股骨,与其它树栖哺乳动物相似。“微小柱齿兽”的尾巴很长,超过体长的一半,适于树栖攀援活动的平衡作用。

柱齿兽类是中生代时期北方大陆分布较广的一个哺乳型动物支系。过去化石发现多以牙齿或齿列保存。近十多年来,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包括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的侏罗纪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了一些保存精美的骨架化石,呈现出一个分异度较高的柱齿兽生态类群,包括:半水生游泳的狸尾兽(Castorocauda),掘穴生活的挖掘柱齿兽(Docofossor),以及树栖生活的伶巧柱齿兽(Agilodocodon)。“微小柱齿兽”的发现不仅表明了柱齿兽类对树栖生活适应的多样性,也加大了该类群在体型上的分异。例如,微小柱齿兽的体重仅为狸尾兽的2%,伶巧柱齿兽的15-25%;挖掘柱齿兽的50%。这些突破性的发现为我们探究中生代时期早期哺乳动物演化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关报道:我国首次发现舌骨保存完好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人民网沈阳7月19日电(李进媛):我国早期哺乳型动物的特征是什么?现生哺乳动物是否传承了原始哺乳型动物的特点?对中生代哺乳型动物的化石研究是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7月19日,一篇为名《新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的学术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了沈阳师范大学周长付教授领导的国际合作课题组在2013年首次于我国内蒙古宁城五化地区发现了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并对其开展了长达6年研究取得的成果。

这一发现是我国早期哺乳动物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为研究哺乳动物的早期演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此,沈阳师范大学于今天上午组织召开了最新科研成果学术报告会。会上,沈阳师范大学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周长付教授介绍了“我国首次发现舌骨保存完好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的相关情况。会后,周长付教授带领与会人员参观化石并做详细介绍。

此次展出的化石“微小柱齿兽”体长约14.7厘米,体重约5-9克,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它的臼齿形态复杂,齿尖和齿脊发育,上臼齿横宽,下臼齿具假跟座,主要以昆虫为食物,可能兼杂食性。而它的下颌式中耳、T型间锁骨和带状肩胛骨等均展示了典型的哺乳型动物特征。

化石保存了与现生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其特征非常独特:骨节之间有活动关节,结构像马鞍形。现生哺乳动物的舌骨构造也呈鞍状,是咽喉的框架,对食物传输和吞咽起着关键的作用。“微小柱齿兽”的发现可以表明现生哺乳动物的舌骨构造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起源于哺乳型动物获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阶段。

中生代哺乳型动物是现生哺乳动物的近亲类群,其化石发现可为追溯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最直接证据。新发现的 “微小柱齿兽” 骨骼轻盈、肢骨长而纤细、尾巴很长等特点均显示了适于树栖攀援生活的特征,大大丰富了柱齿兽类适应树栖生活的多样性。

本次发现的“微小柱齿兽”的正型标本 (PMOL-AM00025A) 目前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内。

相关报道:我国发现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沈阳7月19日电(陈梦阳、王莹):中外科学家在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并证实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动物化石,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

由沈阳师范大学组织的中国、美国、德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课题组经过6年的研究,最终证实在我国内蒙古宁城五化地区发现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具有与现生哺乳动物同样的舌骨构造,而在此之前发现的更古老的哺乳型动物化石都没有完整的舌骨保存下来,大多只有牙齿或不完整的头骨等。

“舌骨比较细小,又与其他骨骼连接不紧密,所以动物死亡后,很容易脱落或腐烂,因此很难保存下来。”课题组负责人周长付教授说,“这次发现的舌骨构造十分完整,非常难得,包括甲状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等。各个骨节之间有活动关节,总体结构呈马鞍状,迥异于生物进化过程中更原始的爬行动物的棒状舌骨,而与现生哺乳动物一致。”

记者看到,新发现的微小柱齿兽化石保存完好,体长约14.7厘米,体重约5-9克。据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它的舌骨部分只有几毫米大小,用肉眼很难分辨,科学家们通过工业CT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测,经过长时间研究,最终确定了舌骨的存在。

舌骨对食物精细咀嚼和吞咽有关键作用,马鞍状舌骨决定了咽喉的框架,标志着与爬行动物相比,哺乳动物的食物咀嚼更为精细。微小柱齿兽的发现,为揭示现生哺乳动物舌骨构造的起源首次提供了最直接的化石证据。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微小柱齿兽是首次被发现并命名的新物种。“它具有典型的原始哺乳动物特征,骨骼轻盈,肢骨长而纤细,尾巴超过体长的一半,以树栖生活为主。”周长付说,其形体小、体重轻,具有下颌式中耳等特征,也对原始哺乳动物多样性和中耳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此次课题研究得到了自然资源部专项支持。科学杂志配发的评论文章说:“从演进和功能的角度来说,此次科学发现是令人着迷的。”

此次化石发现地燕辽生物群位于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地带,是世界知名的中生代生物化石宝库,对研究恐龙、鸟类、被子植物起源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沈阳师范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古生物研究队伍,近年来先后产生了赫氏近鸟龙、巨齿兽等一批重大科技研究成果。

相关报道:中国首次发现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动物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中新网沈阳7月19日电(王景巍 韩宏):记者19日从沈阳师范大学最新科研成果学术报告会上获悉,沈阳师范大学领导的国际合作课题组发现的哺乳型动物化石—“微小柱齿兽”(Microdocodon),是中国首次发现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动物化石,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

新发现的“微小柱齿兽”是在内蒙古宁城五化地区距今约1.64亿年的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化石保存精美,体长约14.7厘米,体重约5-9克,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小的柱齿兽类化石。据介绍,该发现表明现生哺乳动物的舌骨构造传承于更为原始的哺乳型动物,起源于哺乳型动物获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阶段。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周长付说,中生代哺乳型动物是现生哺乳动物的近亲类群,其化石发现可为追溯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最直接证据,因此,此领域研究是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据介绍,新发现的“微小柱齿兽”属于原始哺乳型动物的柱齿兽类支系(Docodonta),该支系中生代时期在北方大陆分布较广,但以往发现的主要是牙齿化石;其骨骼轻盈、肢骨长而纤细、尾巴很长(超过体长的一半)等,显示了适于树栖攀援生活的特征,丰富了柱齿兽类适应树栖生活的多样性;形体小、体重轻,丰富了对柱齿兽类体型分异多样性的认识。

周长付说,本次诸多新的突破性发现为研究中国及全球中生代的早期哺乳动物演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这一新发现,19日以《新的侏罗纪哺乳型动物揭示了哺乳动物舌骨的早期演化》为题发表于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

据悉,本次发现的“微小柱齿兽”正型标本(PMOL-AM00025A)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哺乳动物 化石 侏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