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民志:南疆恐龙化石的基层守卫者

黄民志:南疆恐龙化石的基层守卫者

黄民志:南疆恐龙化石的基层守卫者

黄民志:南疆恐龙化石的基层守卫者

(化石网报道)新华网:在我们的星球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无数的物种诞生了,同时,也有无数的物种湮灭。沧海桑田,岁月赋予了这些物种一种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奉献一生,只为寻找化石秘密;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孜孜不倦地还原地球过往的印记。近日,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新华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活动,将发掘这些在古生物化石发现、科研、修复、宣传、艺术展示、文化传承以及保护等方面做出不朽贡献的人物,揭开这些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1年秋季的一天,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的黄民志下了一个决心:面对当地群众对自己家乡恐龙化石保护管理的缺失,面对埋藏在家乡那片汪洋大海般甘蔗田下面的珍贵恐龙化石,我一定要做出点事情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广西南疆的扶绥县,是我国重要的早白垩世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之一,曾经发掘出世界顶级品位的恐龙化石,然而人们的意识里却一直停留在“中国上龙”的记忆里。甚至,有农民把恐龙化石当成石头拿来砌猪栏。

黄民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他踏上了恐龙化石保护和合理利用之路。他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走南闯北, 寻找最早发掘出山圩恐龙化石的专家和参与者,咨询和倾听他们阐述当年的挖掘过程,找到最早挖掘出来的恐龙化石的保存处,学习恐龙化石保护管理的丰富经验……当他找到1973年就参与扶绥恐龙化石挖掘的原广西自然博物馆馆长何乃瀚(也是扶绥人)时,何老激动地握着黄民志的手说:“你们冒雨来找到我,我相信我们扶绥恐龙化石保护工作有救了”。

通过多方调研、走访,黄民志将全县恐龙化石的挖掘和保护史串联起来,并联系广西自然博物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等单位,对扶绥县山圩镇那派盆地进行深度调研发掘,进一步发现新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形成书面、影像材料等,编辑成册记入档案。

2013年,他请示广西国土资源厅对该县山圩镇恐龙化石遗迹进行保护区划定区域,严禁人为破坏遗址,并将新发掘出土的恐龙化石做了现场注胶、建棚保护等。

工作之余,他还经常联系镇文化站到各村屯里,在山歌会等文艺演出中大力宣传恐龙化石保护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珍爱和保护古生物化石的意识。在当地,提起恐龙化石保护者,人们都会想道“哦,就是那个黄局长啊,他经常下村来跟我们聊恐龙化石保护的事”。

经过黄民志和同志们的不懈努力,2014年,扶绥县被原国土资源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并且是广西唯一一个入选的县份。以此为契机,他通过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协助,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宣传扶绥县的恐龙文化,着手完善当地古生物化石保护配套法律法规,建立当地古生物化石保护行政管理体系,主动联系各部门之间携起手来形成合力,成立了县级“古生物化石管理保护工作小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该县恐龙化石进行管理保护。

2015年,黄民志策划和组织编写了该县申报“中国恐龙之乡”的材料,积极推动并亲力亲为地完成相关工作,不断邀请专家和有资质的单位对该县的恐龙化石遗迹进行继续发掘……一个土生土长的壮族干部,就是凭借自己的顽强努力,一步一步坚实地走在化石保护之路上。当年9月,扶绥县获得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授予的“中国恐龙之乡”称号。这是祖国南疆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份。接过“中国恐龙之乡”牌匾的那一刻,黄民志舒心地笑了。笑声里,传递着扶绥县40多万人民的心声。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黄民志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继续深化扶绥县重点古生物化石科学保护与特色利用等专题研究的规划编制。近年来,他邀请有资质的勘查单位对该县那派盆地恐龙化石遗迹进行资源调查,对存有化石的点进行重点定位和勘查,圈定该县恐龙化石资源的范围,进一步建立保护区。2017年,他邀请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完成了该县《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保护规划》和《古生物化石科学保护与特色利用专题研究》两个项目的编制,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上,他坚定地走着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恐龙化石保护规划之路,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他与有关企业共同推动了扶绥“龙谷湾•恐龙主题公园”的建设。该公园于2016年建成开园,游客连年递增,节假日更是爆满,达到年接待游客几十万人次。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黄民志始终将恐龙化石保护管理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一份非凡的事业。他常常说“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保护恐龙化石的事业将伴随着我继续前行”。目前他依然负责联系和参与国土资源管理相关工作,依然把恐龙化石保护视为己任。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恐龙 黄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