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晚白垩世红层中发现新的窃蛋龙类化石——杰氏冠盗龙

   冠盗龙生活情景复原图(赵闯绘制)

冠盗龙生活情景复原图(赵闯绘制)

杰氏冠盗龙化石

杰氏冠盗龙化石

在野外开展调查研究

在野外开展调查研究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研究员、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李国清校长、资环学院陈洪冶教授和柳汉丰副教授等组成的研究小组,最近在江西赣州地区晚白垩世的红层中发现了一新的窃蛋龙类化石,命名为杰氏冠盗龙(Corythoraptorjacobsi),该研究成果于7月27日发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杰氏冠盗龙具有类似现生食火鸡一样的头冠,根据特征归入窃蛋龙类。发现的化石呈立体保存且基本完整,代表着国内发现的第一件具有和食火鸡一样头冠的窃蛋龙类,它的发现为赣州地区这一窃蛋龙分支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的多样性提供独一无二的证据,同时也使赣州恐龙动物群中窃蛋龙的数目增加到7个。

近年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在恐龙化石科学研究方面开展着紧密合作,2016年双方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赣州地区恐龙动物群研究》(41672019),杰氏冠盗龙的发现是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双方的合作不仅提高了我校的科研水平,同时对赣南地区恐龙及恐龙蛋化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关报道:赣州发现食火鸡样新窃蛋龙化石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赣州晚报(记者 赖天然 实习生 杨柳兰):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研究员、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专家等领导的中外研究小组,最近在赣州发现了一新的窃蛋龙类化石,命名为杰氏冠盗龙,该研究成果于7月27日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科学报告》上。

冠盗龙具有类似现生食火鸡一样的头冠,为何将其归入窃蛋龙类?吕君昌分析说,冠盗龙具有以下特征,即前部的尾椎椎体具有侧孔,坐骨具有向后凹陷的外形,前颌骨气腔化,上颌骨的眶前部分下面向内嵌入,腭部延伸至脸颊边缘之下,外鼻孔覆盖在眶前窝前背部的大部分,头顶的骨骼气腔化,下颌的联合部紧密缝合,耻骨的主干向前凹陷,眶前部分短以及没有牙齿等,所以将其归入窃蛋龙类。

记者了解到,这一窃蛋龙化石发现于赣州晚白垩世(1亿年至6600万年)的红色砂岩中,化石呈立体保存且基本完整,颈部为卷曲状,整个脊柱系列呈关联状,它的发现使赣州恐龙动物群中窃蛋龙的数目增加到7个。

“该窃蛋龙明显区别于该地区其他的种类,具有以下特征,头上长有非常大的、类似于食火鸡一样的头冠,第二至第四颈椎中没有椎体侧孔,脖子长,为背椎系列长度的2倍,而稍微长于前肢(包括手部)。”吕君昌说,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冠盗龙与发现于赣州的华南龙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同时,骨年代学分析显示杰氏冠盗龙的正型标本没有达到稳定的成长阶段,而死于生长速率降低的时候。骨组织学研究表明了这一窃蛋龙相当于大约8岁的未成熟个体。根据与现生食火鸡头脊的内部结构相比较,假设冠盗龙那突出的头盔(头骨脊)是一个多功能的结构,用于向异性炫耀,传达信息以及可能在交配季节表示健康状态的一种方式。

吕君昌指出,窃蛋龙类属于兽脚类恐龙,主要分布于北美(加拿大、美国)及亚洲的蒙古国及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辽宁省西部的早白垩世、内蒙古晚白垩世的地层中)、中原地区(河南省洛阳地区—汝阳盆地早白垩世晚期及栾川盆地晚白垩世的地层中)以及南方地区(广东省河源和南雄盆地晚白垩世,赣州地区晚白垩世红色砂岩沉积中)。

冠盗龙代表国内发现的第一件具有和食火鸡一样头冠的窃蛋龙类,它的发现为赣州窃蛋龙分支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的多样性提供独一无二的证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杰氏冠盗龙 窃蛋龙 晚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