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綦江的翼龙足迹化石

莲花保寨的岩壁下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足迹和罕见的翼龙足迹

样子长度约10厘米,约成人2根手指宽,步距超5米

主人可能是1.1亿年前,一只翼展约2米、体重约30公斤的翼龙

从南宋至今,都有从人类居住或活动的綦江莲花保寨传来喜讯昨日,綦江县对外发布消息称,在那里,仅14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除分布着300多个恐龙足迹化石外,7枚非常罕见、填补白垩纪中期翼龙足迹的化石,经中外古生物学者联合科考后也被锁定了。

在我国,首例翼龙足迹化石发现于甘肃省,属白垩纪早期;第二例化石发现于浙江省,属白垩纪晚期。7枚翼龙足迹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属白垩纪中期翼龙足迹化石。这意味着,这7枚化石承担起了翼龙在白垩纪时期的承上启下的研究重担。

化石如何被保护起来的?

山脚下的住户用牛屎混稀泥

昨日,綦江县三角镇红岩村,村边山顶的莲花保寨。

山脚住着刘照同等农户。刘照同61岁,他受政府委托值守通往恐龙足迹化石群的铁门。

他介绍说,老辈人讲,解放前,莲花保寨属土匪窝,大批土匪凭地势险要对抗清剿;文革期间,村里在崖壁刷很多红色标语,并当成堆放柴禾的好地方;改革开放至2006年,很多附近或主城的人来这里游玩,野炊熏黑石壁……

有趣的是,这些恐龙足迹化石群竟然是被牛屎混稀泥保护起来的。原来,周边农户发现化石的发现地是晒稻谷的好地方,唯一遗憾是其看似平坦的表面总有类似奇特花瓣状的坑凼。为此,刘照同等人用牛屎混稀泥的土办法作了平整。

2006年,綦江县国土房管局在附近摸排地质灾害时,得知“石头开花”说法。实地查勘,原来“花瓣”竟是甲龙类恐龙足迹。由此,这里被列为保护范畴牛屎和稀泥有效地保护了化石群。

今年4月底,中外古生物学者来这里联合科考。罕见翼龙足迹化石被发现,美方学者惊呆了:它们是中国西南地区中生代时期有翼龙类生存的证据;无论从形态还是从保存的完整性层面讲,它们都有别于中国其他两例,甚至国外发现的一些翼龙足迹化石。

翼龙落地时是怎样的?

先用后腿着地再伸前爪减力

在横七竖八、呈立体、凹形和凸形三种保存现状的足迹化石群中,翼龙足迹化石很渺小:普遍长度约10厘米,宽仅约成人2根手指宽。其他足迹,普遍大如小汤盆,且深度可没手掌。

昨日,綦江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王丰平介绍,科考期间,翼龙足迹化石研究领域国际权威人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邢立达闻讯先后两次到场,评价7枚翼龙足迹属完整行迹。其步距超5米的状况表明,它比世界上很多地方发现的翼龙足迹要珍贵得多。

原来,翼龙骨骼很轻,造成它体重不大、脚印不深的状况,致形成足迹化石的机会遂非常小;通常,翼龙脆弱的骨骼几乎没形成化石的机会,所以不论翼龙化石或其足迹化石都十分珍贵。

王丰平转述专家推断,7枚足迹的主人可能是只翼展约2米、体重约30公斤的翼龙;足迹的排列表明,它是刚从空中降落,后腿和前爪在地面留下痕迹,随着泥沙迅速掩埋形成化石。据了解,这只翼龙可能生活在1.1亿年前。

这些翼龙足迹化石排列形式表明,它应该是后腿爪子着地,然后前爪像拐杖般撑地,以减缓冲击力。这个过程持续了数步,待留下7枚足迹后,它才站稳。

有何重大意义?

三维扫描或揭开更多远古神秘

目前,綦江县正着手采取国际上最先进、具揭开翼龙足迹背后各种神秘功能的非接触性三维扫描技术,对7枚足迹化石进行“体检”。

据了解,趾头数量、爪子长度等难用肉眼观察的数据,能通过三维扫描逐一展现。待各项数据汇总后,翼龙在1亿年前的奔跑、觅食或打斗等行为极可能有明显脉络。值得一提的是,届时,对我国西南地区白垩纪时期的古地理及气候等远古神秘的研究,将得到很大帮助。

“我们相信,翼龙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会逐一揭开。”王丰平说。

为何化石在莲花保寨发现?

是恐龙窝或迁徙重地

现在,莲花保寨位于凹进山体的硕大石缝下。昨日,陪同重庆晚报记者采访的研究人员透露,1亿年前,这里极可能是个恐龙窝或迁徙必经要道。

支撑这种说法的是历年的考古发现。这里,恐龙足迹化石在岩层逐层分布,即每逢风化或自然坠落后,新的足迹化石又会出现。迄今发现的甲龙类、鸟脚类和兽脚类三大类恐龙足迹,佐证了这种说法在这里活动的恐龙很多,翼龙也是成员之一。

最新消息表明,本月中旬,央视将派出摄制组第二次来这里,作专题探秘报道。


重庆晚报 首席记者 黄艳春 实习生 郭女文 记者 冉文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翼龙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