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雄拟建世界级恐龙化石地质足迹保护区

大型鸭嘴龙类脚印化石。(来源:大洋网 王申娜摄)

大型鸭嘴龙类脚印化石。(来源:大洋网 王申娜摄)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通讯员 刘如春 刘文祥):“南雄盆地现有恐龙化石中世界独一无二的类型,且类型多样、分布密集、保存完好、层数很多,被国内外恐龙和古生物专家认定是目前北美西部之外研究恐龙灭绝的最佳地点。”日前,广东省地质学会联合省地质局、广州海洋地调局等单位在韶关南雄市三影塔广场举办地球日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广东省地质局总工程师何俊美在现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目前南雄市正在建设省级地质公园,并拟建世界级恐龙化石地质足迹保护区。科普教育有助于公众树立“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价值观。

华南红层发现恐龙化石

一说到恐龙,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东河源。自1996年3月6日河源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该地区已出土恐龙蛋化石逾1.6万多枚,同时还发现了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其恐龙蛋馆藏数量被业内认为位居全球第一。

事实上,同为粤北的南雄,地下同样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记者从南雄恐龙博物馆了解到,南雄市具有典型的红层盆地,盆地内沉积着晚白垩纪到古近纪的红色砂岩,又称“南雄红层”。早在1961年,广东省地质局野外队在南雄工作时就首次采得一块恐龙趾骨及古生物脊椎动物化石,后经科学家鉴定属于虚骨龙类,这是华南“红层”中恐龙化石的首次记录,这一发现说明华南广泛分布的红色岩系中生代地层的存在,引起了广大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的重视。此后,中科院等国内科考机构陆续在南雄发现更大量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从而吸引大批国内外权威科考专家和古生物学专家前往调研。截至目前,盆地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包括:霸王龙类、窃蛋龙类、镰刀龙类和鸭嘴龙类(小鸭嘴龙)等,这些类群都是晚白垩世的典型分子,而盆地内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以长形蛋类为主(3属5种),其次还有椭圆形蛋类(2相似种)、石笋蛋类(始兴蛋)、棱柱形蛋类(湖口棱柱形蛋),以及大圆蛋科等其他的类型。除此以外,在南雄盆地内发现的还包括龟鳖类的骨骼化石、鳄类和恐龙足迹化石。2005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广东南雄恐龙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2.21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03平方公里。2011年,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正式授予广东南雄“中国恐龙之乡”称号。

遗址公园可推动区域经济

去年11月,世界著名恐龙足迹学家马丁·洛克利教授和我国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博士在南雄进行了5天科学考察,发现了中国目前“最年轻”的恐龙的足迹——初步判断属于白垩纪最晚期的大型鸭嘴龙类恐龙,同时还发现了极为罕见的驰龙足迹——即《侏罗纪公园》中叱咤风云的迅猛龙,这些不仅对研究恐龙灭绝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而且为南雄将来申报国家地质公园打下基础。

据广东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李春生介绍,南雄恐龙化石群遗迹是地质历史时期的宝贵自然遗产,保护区内的恐龙化石群集稀有性、典型性、自然性和系统完整性于一身,属于一种特殊环境条件下保存规模较大的古生物化石群遗迹,在国内是少见的,在国际上有重大的影响和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能为国内外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研究全球晚白垩纪世末生物灭绝事件、地质灾变事件、全球性为数不多的理想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剖面研究、地层划分和对比、生物进化、生态环境的演替、气候变化、恐龙家族的兴衰及灭绝等科学问题,提供多方面的有力证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因而,建设省级地质公园和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保护区,不仅可更好保护南雄盆地现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而且可以发挥遗址公园对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升其社会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