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发现最早的含串管海绵微生物礁

礁灰岩的抛光面和薄片. A) 珊瑚-串管海绵-微生物綁结岩抛光面. B-D) 抛光面中不同区域的薄片显微照片。

礁灰岩的抛光面和薄片. A) 珊瑚-串管海绵-微生物綁结岩抛光面. B-D) 抛光面中不同区域的薄片显微照片。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串管海绵(sphinctozoan)在二叠纪-三叠纪曾是重要的造礁生物,在现代珊瑚礁的洞穴内也能找到。虽然此类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并在奥陶系快速多样化,但是其造礁能力在早古生代一直被认为十分有限,仅在晚志留纪有与叠层石共同造礁的报道。奥陶系的串管海绵在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哈萨克斯坦和我国陕西及新疆等地都有记录,常常在岛弧相关环境中产出,然而至今并无确切的证据表明串管海绵在奥陶系海洋中参与造礁。

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李越研究员研究团队联合德国埃尔朗根大学的同行对浙江省常山县境内的大型微生物礁进行了系统采样,并在野外定量统计和收集造礁生物组成的数据。在实验室内,则采取大规模磨制抛光面并有针对性地配合显微薄片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地区的地层学、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对礁体的构建方式、造礁群落构成、古生态和古环境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表明,常山县五爱村剖面的一个微生物礁内含有大量串管海绵化石,局部含量最高可达13%。此礁体主要由富含平底晶洞的凝块岩构成(见插图A,B),钙化的蓝细菌(包括Kordephyton、Renalcis和Epiphyton)是最主要造礁者(见插图C)。串管海绵(Corymbospongia属)和皱纹珊瑚(Palaeophyllum和Streptelasma属)作为后生动物虽然也参与造礁(见插图A,B和D),但对礁体的贡献远小于蓝细菌。这也是华南奥陶系首例串管海绵化石的报道。此结果支持了之前的经验观察,表明串管海绵在奥陶系似乎局限在岛弧(或大陆弧)相关环境产出。同时也暗示最早参与造礁的串管海绵似乎起源于深潮下带,而不是珊瑚和层孔虫等繁盛的较浅的水域(浅潮下带)。

近期,该研究的初步成果在国际期刊Facies上发表。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海绵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