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洞庭湖赤山岛发现旧石器地点群

湖南南洞庭湖赤山岛发现旧石器地点群

湖南南洞庭湖赤山岛发现旧石器地点群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文物信息网(李意愿):赤山岛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城区的西北,因覆盖土壤呈棕红色而得名。在其所在的沅江市及南洞庭湖邻近广袤区域内,地形地貌多为冲积平原和丘岗,地势总体北低南高,东部、北部为平原腹地,地形平坦、湖泊众多、河汊纵横、农田广布;而西部赤山岛大体为南北向展布的长条状低矮丘陵区,海拔多介于50~80米,岛体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约30公里,是我国内陆湖泊中最大的岛屿。

2015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配合益阳市境内南县至益阳高速公路的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益阳市文物处等单位对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在项目红线范围内发现了3处旧石器地点。随后,为进一步了解这一区域内旧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调查人员扩展了调查范围,对赤山岛和资水下游流域进行了短期的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结果又在赤山岛发现5处旧石器地点,资水下游流域的益阳市资阳区发现2处旧石器地点。

本次调查共新发现旧石器地点10处,集中分布在沅江市境内狭长的赤山岛上,共采集石制品400多件,大部分在地表发现,少部分直接出自地层剖面中。值得说明的是,在赤山岛、沅江市西部及益阳资阳、赫山等丘陵地区可见大量第四纪红土剖面,此次调查由于时间较短未能全部踏查,另外考虑到大部分地表被树木等植被覆盖无法调查,因此可以想象这一区域的旧石器地点应远不止已发现的数量,还有着很大的研究潜力。

调查中对第四纪红土剖面的观察,可以发现这一区域的堆积具有较为一致的发育模式。自上至下一般依次是表土层、均质红土层、夹铁锰结核弱网纹化红土层、网纹红土层和砾石层。底砾层和上覆呈水平状接触的网纹红土层一般认为是较为典型的河流二元相结构堆积,不过近年网纹红土的研究更多揭示其成因有可能为风成,而均质红土层的研究也多表明是晚更新世时期的一种风成堆积。

旧石器地点主要发现于第三、四级阶地及上覆堆积中,较多石制品埋藏在均质红土层至铁锰结核弱网纹红土层,也有部分石制品明显出自网纹红土层的上部,一些采集的石器表面清晰见有网状印迹。因此,南洞庭湖区的旧石器存在早晚两个层位,旧石器文化也可能有不同阶段的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赤山岛及邻近隆起地区第四纪更新世的网纹红土堆积有Q1m汨罗组、Q2x新开铺组和Q2b白沙井组,其中属中更新世的白沙井组分布于赤山岛的大部分地区,且具有上、下两个大的沉积旋回,其余两组仅有零星分布。

综合近年对均质红土的研究,南洞庭湖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群的整体年代可能从中更新世晚期延续至晚更新世,属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期,绝对年代约距今30万年至5万年(300~50ka)。

采集到的石制品标本,类型包括石料(仅少量采集)、石核、石片、断块、石器等,其中以石核和石料的数量居多。石制品原料以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和硅质岩为主,应来自于古河滩砾石。尺寸多数为大中型,也有少量小型石片、断块等。石核以单台面、双台面石核为主,多次剥片的多台面石核相对较少,剥片技术仅见简单的硬锤锤击剥片。此次调查发现的石器类型单一,仅有少量砍砸器、个别准石球和刮削器,没有发现手镐、手斧等典型器类,砍砸器包括端刃和侧刃两类,以砾石为毛坯直接修理成形。石器尺寸以大中型为主,修理简单粗糙,属权宜性工具。

赤山岛及南洞庭湖区采集石制品反映的石器技术具有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一般特征,仍可归属于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若结合以往在该区域采集到的砾石三棱大尖状器(手镐)、厚大石片等石制品类型观察,其特征更接近于澧水流域所定义的“澧水文化类群”旧石器遗存,两地的旧石器文化具有更多的同质性,但目前在赤山岛及资水流域还没有开展系统的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采集的部分石制品难以完全反映这一流域的石器工业面貌,因此下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将能更加清晰地揭示出这一区域的石制品组合特征及文化内涵。

初步的调查显示赤山岛及资水流域的旧石器地点分布较为密集,表明这里较长时期内曾是更新世时期古人类的频繁活动区域。它的发现扩展和改写了湖南旧石器的分布格局,将充实和完善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区系类型研究,也丰富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存。

赤山岛旧石器地点群是沅江市首次发现有准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遗址,也是南洞庭湖及资水流域旧石器遗存的集中发现。早晚两期不同层位出土的文化遗存将为建立资水流域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提供契机,从而为研究华南北部、长江中游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古人类适应模式提供新材料。

南洞庭湖旧石器地点群的考古发现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进展,其独特的湖盆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对探讨更新世古人类的石器技术、人类行为、栖居形态、生存适应策略及与湖区生存环境的互动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意愿)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