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窃蛋龙胚胎“路易贝贝”化石的发现、流失和回归

《国家地理》杂志聚焦“路易贝贝”

《国家地理》杂志聚焦“路易贝贝”

路易贝贝就是出生在这样的恐龙蛋群里

路易贝贝就是出生在这样的恐龙蛋群里

路易贝贝的成年个体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体形相当于“暴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其身体是长毛的,从外观上看,像一只巨大的鸵鸟。

路易贝贝的成年个体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体形相当于“暴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其身体是长毛的,从外观上看,像一只巨大的鸵鸟。

2013年,专家及工作人员赴美接收“路易贝贝”化石。

2013年,专家及工作人员赴美接收“路易贝贝”化石。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大河报(记者 王悦生 文 白周峰 摄影):核心提示

在郑州金水东路上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里,有个看起来不太显眼的镇馆之宝:一个恐龙胚胎的骨骼化石。

这个恐龙胚胎有个“萌萌哒”的名字——路易贝贝。在它可爱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可以拍成科幻电影的传奇故事。

“路易贝贝”的诞生地,是河南西峡。它的生命之帘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命运之神匆匆合上:在即将破壳而出的前一刻,突遭灾难,慢慢变成了化石,直到8000多万年后,被西峡县的几名农民发现。

随后,命运坎坷的它又流落到大洋彼岸的美国,经过18年的漂泊,才终于回到自己的河南老家。

发现

几位农民山坡上发现恐龙骨骼

喜欢看考古纪实类电视节目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很多历史大事件都缘于一次偶然。“路易贝贝”的发现也是如此。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3年,河南西峡县,已有不少当地人知道脚下的土地里散布着很多恐龙蛋化石。但是,恐龙的骨骼化石当时在西峡却少有发现。为此,当地人还曾调侃说:“难道生活在河南的恐龙不是个好爹妈,生了蛋就去别的地方逍遥,再也不管自己的孩子了?”

直到那一年的春天,西峡县阳城乡赵营村,几名农民在该村的一个山坡上,意外发现了一处恐龙蛋化石,但与之前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不同,这些恐龙蛋体形扁长,个头也大得多,每个蛋的长度都在40厘米左右。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3个排列整齐的恐龙蛋的上方,还有一个清晰的动物胚胎骨骼。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蒲含勇介绍,当时,几名农民并不知道这是恐龙的胚胎,当地人只是形象地把它比作“刚破壳的小鸡娃娃”。

历经岁月侵蚀,这处恐龙胚胎骨骼已经破碎、分离,看起来有些凌乱,但仍能清晰看出小恐龙胚胎的头部、腿部骨骼。在这些骨骼的周围,还散落着几十片恐龙蛋的蛋壳化石。

可能,当时的发现者还不知道这些骨骼有多大价值,但经验告诉他们,这些东西肯定很珍贵。也正是这次发现,让河南西峡在几年后吸引了全球古生物学界的目光。

流浪

走私海外,引全球古生物学界关注

这个“小鸡娃娃”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已是3年之后。

1996年5月,新一期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与读者见面。这一期的封面采用了黑色的背景,背景布上是一个扁长形的恐龙蛋,一个恐龙宝宝蜷着腿、闭着眼,静静地躺在蛋壳里,像个正在孕育的孩子。

该杂志把这个恐龙蛋称作是“已知最大的”。恐龙蛋的旁边,是一张恐龙胚胎骨骼化石的照片,这个骨骼化石正是3年前在河南西峡被几名农民发现的那一处。

拍摄这个照片的,是一位美国摄影师“路易·皮斯霍斯”。他就职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也是该杂志第一个受雇期超过十年的摄影师。也是在1996年,这个恐龙宝宝才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路易贝贝”。

该报道发出后,立即在全球古生物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的古生物专家也在此时知道了恐龙胚胎骨骼化石流失海外的事。

原来,这个恐龙胚胎骨骼化石在河南西峡被发现后,不知倒了几道手,竟通过非法走私流落到了美国一家私人机构。随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馆长潘杰夫博士将它买回来,收藏在该博物馆内,向公众展览。

摄影师路易·皮斯霍斯正是在一次展览上拍到了它的图片,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上。

“当时我国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也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所以它才流落到了海外。”说起此事,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蒲含勇脸上露出了遗憾的神情。

还原

它离这个世界只有一步之遥

“路易贝贝”引起全球古生物学界关注后,一连串的疑问再次激起了众多专家浓厚的兴趣:这个恐龙宝宝在去世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是什么属种的恐龙?如果有幸长大,它会是什么样子?

在它被人们发现几十年后,古生物学家根据其骨骼结构、下颌特征及其身边的蛋壳、岩石等迹象,推测出了它遇难前的遭遇。中国的一位80后青年、国际知名的恐龙复原图绘制专家赵闯,据此制作了一部长达7分多钟的3D电影,还原了这一幕。

故事开始于8600万年前的一个太阳高照的日子。

原始丛林里,几十个白色的恐龙蛋躺在一个土堆上。恐龙爸爸和恐龙妈妈在小土堆筑起的巢边幸福地等待小恐龙破壳而出,一切是那么安详、宁静。突然,天色骤变,电闪雷鸣,一场灾难即将来临。恐龙爸爸和恐龙妈妈抬眼看了看天上的乌云,仍舍不得离开。

此时,一个恐龙宝宝用小脑袋顶开了白色的蛋壳,破壳而出。

眼看洪水即将来临,恐龙妈妈慌乱中用嘴衔起了这个唯一破壳而出的新生儿,准备逃走。而其他蛋壳里,一个个生命仍在阵阵悸动。跑出几步后,恐龙妈妈不舍地回头张望仍躺在蛋壳里的宝宝,但最后也只能无奈地离开了。

它不知道,另一只恐龙宝宝也刚刚顶开了蛋壳。

紧接着,一场裹挟着碎石的洪水把一切淹没……

第二只破壳而出、未被恐龙妈妈救走的小恐龙,就是后来的“路易贝贝”。

8000多万年后,它被西峡县的几名农民发现。

最开始,人们认为路易贝贝属于“特暴龙”一类的肉食恐龙,后来又认为它属于镰刀龙类,直到1998年,古生物学家发现了确凿的证据,这才揭开了它的真实身份:窃蛋龙类。

意义

保存最完好为研究窃蛋龙提供了样本

“虽然目前世界各地发现了不少恐龙胚胎骨骼化石,但大部分因为骨化程度低等原因,保存状态都不好,基本都是乱七八糟地堆叠在一起的。”蒲含勇说,“路易贝贝”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恐龙胚胎骨骼化石。而且,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它以及与它伴生的恐龙蛋研究后认为,路易贝贝的成年个体应该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

“路易贝贝”的发现,对研究8000多万年前的恐龙繁殖、演化、灭绝及当时地理环境的变化,都有重要的意义,“为这些研究提供了实物样本”。

专家们推测,路易贝贝成年后,体形相当于“暴龙”等大型食肉恐龙,它有着修长的双腿和更加直立的身体,且其身体是长毛的,从外观上看,像一只巨大的鸵鸟。

相关报道:豫恐龙胚胎骨骼化石流落海外18年 艰难谈判后终回家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大河报(记者 王悦生 文 白周峰 摄影):核心提示

出生时遭遇劫难,变成化石后仍然命运坎坷。自从1996年“路易贝贝”引起全球关注后,河南的古生物学界一直牵挂着它的命运。在古生物学家、被誉为“中国龙王”的董枝明教授等人的牵线下,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谈判,流浪海外的“路易贝贝”终于回到了它的家乡——河南。

它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中国文化保护的故事。

波折

新家选在哪儿8年未决

自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露脸后,路易贝贝一直备受关注。

2001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馆长潘杰夫博士从一家私人机构把它买回来后一直放在馆里展览。因为各方舆论的热炒,潘杰夫博士曾对外回应说,路易贝贝只是暂时在美国展览,早晚会回归中国。

一年后,潘杰夫博士来到中国为路易贝贝挑选合适的新家。2002年、2006年、2009年,他先后3次来到中国,走访了北京、内蒙古、云南、浙江、上海等十多个地方,为路易贝贝物色容身之所,但因种种原因,最终都没能谈妥。

而当时,河南的古生物学界对路易贝贝仰慕已久。2008年4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其中就有路易贝贝化石的复制品。“当时就知道路易贝贝的老家是河南西峡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蒲含勇说,虽然只是件复制品,但很受欢迎。

可能是缘分,也可能是这个恐龙宝宝冥冥之中牵挂着自己的家乡,2007年,河南召开了一次古生物国际研讨会。国际知名的古生物学家、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授菲利普·居里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当得知潘杰夫博士正在为路易贝贝寻找新家未果时,2010年,菲利普·居里教授向潘杰夫推荐了河南,并将此消息通过董枝明教授及其弟子吕君昌转达给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重视

先后3位省领导批示迎宝贝回家

得知路易贝贝有望安家河南的消息后,蒲含勇很兴奋,“这个化石是自然埋葬形成的,对研究恐龙的胚胎学、埋葬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只是河南的,更是中国的”。

2011年3月,一封满载诚意的信从河南寄往美国。信中,蒲含勇诚挚邀请潘杰夫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访问,为路易贝贝考察新家。

2011年5月11日,时任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的张启生专门就路易贝贝回国问题召开厅长办公会,并决定将此事汇报给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争取上级支持、抓紧实施。

就在那一年,潘杰夫先后两次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考察,干净宽敞的展厅、认真负责的馆员,让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为谨慎起见,潘杰夫除自己来了两次,还派下属到河南进行了一次认真细致的考察。最终,双方决定就路易贝贝回家一事签订协议。

宝贝怎么回家?回家后怎么保护、展览?两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反复就各种细节进行磋商、谈判,河南省先后有3位省领导过问、批示此事,希望尽快把这个河南籍的恐龙宝宝迎回来。

2013年7月,一个令人期待的消息来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给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回函,同意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接收路易贝贝化石进境。这意味着路易贝贝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回家

结束18年漂泊空运回国

宝贝回家前,还有个小插曲:回国前要再次对化石的真假做个鉴定,“路易贝贝的回家过程中美两国都很关注,不敢有任何差错”。作为鉴定组的专家之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告诉大河报记者,当时去美国做鉴定的既有中方的专家,也有加拿大等外籍专家,共有7人,“先鉴定真假,然后鉴定其出土地点、所处的地质带等信息”。

最后,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路易贝贝确认是窃蛋龙产的蛋,而且还是一个新属种,集科学性、科普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国宝级的古生物化石精品。

2013年11月23日,蒲含勇等一行4人抵达美国,正式接路易贝贝回国。随后,化石被装在一个蓝色箱子里,先运到芝加哥国际机场,然后空运到首都国际机场。因需办理关税等事宜,路易贝贝在机场的仓库里“逗留”了一周时间。当年12月19日才被正式运到了河南。

至此,这个命途多舛的恐龙宝宝结束了在海外长达18年的漂泊。有专家感叹:这次回归,不仅仅是一个珍贵古生物标本的回归,更是一段历史记忆的回归。

变身

成了河南恐龙文化的传播“大使”

回到老家后,路易贝贝成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里的“明星”,以路易贝贝为原型制作的卡通玩具,更受小朋友们欢迎。因为它的到来,近几年来馆参观的人数屡创新高:2012年32万人次、2013年33万人次、2014年37万人次。今年初,路易贝贝和其他恐龙化石一起被运到北京,举办了一场“中原巨龙特展”,在北京掀起了一股“观龙潮”,很多北京人第一次知道了河南有这么多恐龙化石。

蒲含勇介绍,路易贝贝已经变身为河南恐龙文化的传播“大使”,今后,还会带它到广州、上海展览,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河南的恐龙文化。

反思

古生物化石保护任重道远

“路易贝贝的故事完全可以拍成科幻电影,很希望这个电影能由中国的导演完成。”董枝明告诉记者,前些年,我国的一些恐龙蛋化石被大量走私到国外,比如山东的一些恐龙化石至今仍流落海外,对此,国内人士往往只是发发牢骚。“路易贝贝”的回归打破了这个尴尬局面,它是近几十年来我国通过正规途径追回的首个恐龙骨骼化石。

董枝明说,这反映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在增强,它的回归,为我国追回其他古生物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另一方面,也给国内古生物保护敲响了警钟,说明我国的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恐龙知识小卡片

“路易贝贝”化石

化石整体大小为“68厘米×47厘米×17厘米”,重78.5公斤,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其中,路易贝贝化石体保存完整,尾部缺失。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窃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