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化石探索之旅

山西晚报化石探索之旅

山西晚报化石探索之旅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山西晚报(太原)(记者 王也 王斌 钟清 实习生 何伟):体验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台观看日出、亲手制作恐龙化石、在专家的指导下挖掘化石、了解各个时代的地质结构……7月31日至8月2日,山西晚报化石探索之旅首发团在山西开启了3天的旅程。团员全部来自北京,他们不仅在博物馆参观学习,还到野外实地探索考察。在活动中,孩子们身临其境,从自然界中认识生命,学习科学,了解化石。

走进省博了解“山西之最”

对于北京的孩子而言,想了解山西,博物馆是最好的窗口。7月31日下午,首发团第一站抵达山西博物院。在山西博物院,孩子们参观了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等历史文化专题展馆。其中有很多展品是全国之最,甚至是世界之最。

“孩子们,你们猜这是什么?”博物院专家指着一件古老的青铜器问。这件青铜器像一个瓶子,但是底部是圆的,还有四个孔。“这是火炮”“这是水瓶”……孩子们议论纷纷。“你们都猜错了,这是一件乐器——土鼓。”专家介绍,这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鼓类乐器,瓶口一样的部位,在古代是蒙着鳄鱼皮的,瓶底的四个孔既可以传播声音,又可以释放压力,避免把鼓敲破。“在土鼓的旁边有一块悬挂的石板,它是我国最早的磬类乐器,名叫特磬。这些乐器都是古人在祭祀时使用的。古人认为这些悠长的声音可以上天入地,通过这些乐器,他们可以和天地交流。”专家耐心讲解,孩子们认真地学习。

在夏商踪迹展区,一件展品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这个文物怎么像只小鸟啊?”有孩子问。“它的学名叫鸮卣,因为它外形很像‘愤怒的小鸟’,被网友们称为史上最萌的文物。”专家介绍,这是一件商代的盛酒器,出土于石楼县二郎坡村。

东坡沟观象是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在山西襄汾,博物院内有一处东坡沟观象的模拟观测点。孩子们在此体验了一把古人观测天机的过程。“了解这些古人的生活真是有趣啊!”一个叫李一宁的孩子说。

亲手制作化石模型

“好大的牙齿!”8月1日上午,孩子们刚走进榆社博物馆就被大厅内巨大的猛犸象牙化石吸引。“这个牙齿化石是现代大象的几倍,由此推断,猛犸象的体型比现代象大得多。”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猛犸象牙化石是榆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馆藏化石共有1000余件,是研究700万年至100万年前榆社盆地古地理、古气候及生物进化的实物资料。“这些化石是活的历史书,它们讲述了远古时代的故事。”工作人员介绍,比如剑齿虎和鬣狗的化石,这两件化石出土时剑齿虎的牙齿插在了鬣狗的眼眶里。这是远古时代,一只剑齿虎正在捕食一直鬣狗,突然发生的地质变化,把两只动物都深埋在地下。工作人员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参观完展品后,孩子们有幸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李士杰的指导下制作恐龙化石。

李士杰拿出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鹰嘴龙模具。“第一步配石膏水,一定要把石膏倒进水里,一边倒一边搅,直到水里没有气泡。”李士杰一边说,一边演示。然后,他把配好的石膏水均匀地倒在模具里,不一会儿,一个恐龙化石模型制成了。“老师,我能试试吗?”王弋舟跃跃欲试。很快,在专家的指导下,一个精致的模型制作成功。

学会辨别化石和结核

“哇,好多化石!”8月1日下午2点半,孩子们来到了位于榆社县沤泥洼村后山,这里是“山西晚报化石探索古生物化石模拟采集区”之一。一到模拟采集区,孩子们就被满地的“化石”吸引了。“采集前,必须带好装备。”本次首发团工作人员给孩子们每人发了一套专用装备:一把地质锤、一副护目眼镜、一本化石采集指南。地质锤用于浅挖地面、轻敲岩石,以发现化石;护目镜类似于游泳眼镜,用于保护眼睛免受碎石伤害。

首发团还宣布了纪律:必须在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发现化石后报告,禁止损坏化石。发现疑似化石后,可随时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资深化石修复专家李士杰咨询和辨认。“看我这个”“看我这个”……首发团的孩子们争着向李士杰咨询确认“化石”,均被否认。“地面上散落的一些看似‘化石’的东西,其实是结核。结核是沙土与周围沉积物,长期形成的矿物质团块。”李士杰说。孩子们听完后,又分头去寻找了。

惊喜发现巨型古生物骨骼化石

马上就要去下一个模拟采集区了,首发团招呼孩子们暂时收工。“终于发现化石啦!”首发团团员乐乐这时忽然高喊,李士杰等人闻讯,急忙赶了过去。“从目前发现的情况看,肯定是化石,而且是一块不小的化石。”李士杰认真查看了后说,但是不能再往下挖了,否则就有可能破坏这个化石的完整性,从而造成损失。他建议封土,做好标记,交代给随行的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人员以后,请专业人士处理。“发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乐乐还是一名小学生,他好奇地追问。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从专业上讲,这个采集区是高庄组剖面,高庄组剖面意味着,这个区域以前是大型湖泊扩张时期,由于剧烈地质运动而留下的。在这里,曾经发现了剑齿象化石,可能发现的还有剑齿虎、三趾马、大唇犀等古生物化石。”因此,这块化石有可能是这些古生物留下的,也有可能是至今未发现的某种古生物。“这个古生物一定很庞大,要不然骨头不会那么大。”乐乐和同行的孩子说,“希望以后能看到它出土的样子。”

从岩石的“书页”中找鱼化石

8月1日下午4点多,沤泥洼村的活动结束,但是孩子依然没有尽兴。“我们还没有过瘾呢”“老师别走啦,今天我们就在这里找化石呀”……孩子们都舍不得离开。“看大家兴趣这么高,今天我们就多去一个点,鱼化石采集点,你们想不想去?”工作人员问。“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鱼化石采集点在泥河掌村一个山坡上,除了有大量鱼类,还有昆虫、软体动物、爬行动物等。鱼化石采集点的岩石以页岩为主,这里的采集方式与沤泥洼村的不同。“页岩就像一本书,每一块岩石由一页一页的石头组成,鱼化石就像夹在书页里的书签,必须打开书页才能看到里面的化石。”李士杰开始指导孩子们从页岩中采集化石的方法。

首先把岩石立起来,然后用采集锤轻轻敲打岩石的“书脊”,在震动的作用下,一页页的岩石就会松动,剥离成一片一片。如果其中有化石就会显露出来。

学会方法后,孩子们立刻行动。每人捡了一块岩石敲打起来。现场响起清脆的敲击声。“老师,怎么敲了半天什么都没有?”敲了一会儿,没有收获,很多孩子着急了。“采集化石不仅要感兴趣、能吃苦,还得细心、耐心,继续找,不要着急。”李士杰安抚大家。

“老师,你看这是化石吗?”付妤突然喊。其他的孩子们也都围了上来。一片岩石上有一条小鱼的痕迹。“是,这是鱼化石。”李士杰回答。“哇!”其他孩子羡慕地叫。

相关报道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山西晚报(太原)(记者 王也 王斌 钟清 实习生 何伟):剑齿象、三趾马……想亲眼目睹这些庞大奇怪的古生物,近距离接触它们的化石吗?昨日,由本报和化石探索主办的山西晚报化石探索古生物及考古公众科普教育基地,在榆社博物馆挂牌。同时,山西晚报化石探索之旅首发团也正式开启他们的化石探索之旅。

在挂牌仪式上,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秘书长单华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资深化石修复专家李士杰、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遗迹保护中心主任李屹峰、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副处长崔海英等多位重量级领导专家出席。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编委、山西晚报社社长张占鹰及副总编辑房华,北京化石探索CEO王威及榆社县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活动。

“榆社是著名的‘化石之乡’。”榆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党组成员赵凌中在致辞中表示,榆社化石形成于距今700万年至100万年,目前发现的门类包括了7个目,17个科,100多种。其中,距今530万年至250万年间的榆社化石,填补了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空白层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在国际地质研究中,被称为“榆社期”。

山西晚报化石探索之旅榆社站首发团20多名团员,均来自北京。他们当中,既有中小学生,也有成年人。“榆社博物馆有连体大唇犀化石,早就想看一看了。”首发团小团员乐乐是一名化石发烧友,提起化石,他很专业。

榆社博物馆讲解员向大家介绍,该馆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榆社原大羚、世界上最丰富的榆社剑齿象化石等。榆社县还有闻名全国的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达78.52平方公里。

参观两三米长的剑齿象牙齿化石、亲手制作化石模型、实地发现奇特的小鱼化石……启动仪式后,首发团团员参观了榆社博物馆,并在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实地化石模拟采集,他们都说收获颇丰。

为期3天的活动中,首发团团员们还为榆社县更修希望小学捐赠了图书。更修希望小学有80多名学生,均来自农村。相关活动详情请关注明日山西晚报、山西全搜索、山西晚报APP、山西晚报官方微信(shanxiwanbao)、山西晚报政经中心微信山西头条(sxwbsxtt),化石探索(fossildiscovery)。

此前,山西晚报和北京化石探索共同联合,在太原举办“化石探索”公益课。此次,山西晚报化石探索古生物及考古公众科普教育基地在榆社博物馆挂牌,旨在进一步通过媒体传播、公众参与的方式,认识和保护古生物化石,开展科普教育,展示山西文明、山西文化,让外界认识山西、弘扬山西。

声音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丽霞:

我们保护化石,认识化石,研究化石,目的是探索古生物进化演变的进程,实际上也是在为研究人类进化演变提供服务。山西省榆社县,是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基地,它在国内国外都很受关注。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戴福德博士等专家,都曾来过榆社县考察研究。

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有上新世(距今530万年—180万年)哺乳动物化石,但是都非常零星破碎。就全国而言,甚至整个东亚、欧亚大陆而言,榆社盆地上的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最为完整丰富,而且数量最多、种类最多,出土层位也很完整。

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单华春:

保护化石需要自下而上,保护化石需要从基层、从民间做起。此次山西晚报化石探索活动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化石保护工作的一种探索。活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实现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保护化石的方式的互动。此次活动,不仅要到博物馆参观学习,还要到野外实地探索考察,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从自然界中认识生命,学习科学,让孩子们了解化石,加强他们保护化石的意识,让他们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化石从孩子抓起,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热爱和保护化石的意识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将来成为我们保护化石的中坚力量。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李士杰: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化石、古生物等距离生活十分遥远,他们无法理解化石的价值,更谈不上对化石的保护。山西晚报主办的这次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普通人也能了解化石、认识化石。让孩子们走出家门,接触自然,更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榆社县具有非常丰富的化石资源,是孩子们了解化石的极佳自然课堂。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上化石和古生物学,也许这次参加活动的孩子中,有几个会成为古生物学家呢!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遗迹保护中心主任李屹峰:

榆社的化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很高,早在十九世纪,就有国外的专家到榆社探索化石,但是公众对化石的认识和保护还比较欠缺。此次活动,通过组织孩子参加考察活动,进行科普教育,让他们了解化石,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古环境的恢复,从而认识到化石的价值,最终加强大家保护化石的意识。这样的活动对下一代学习古生物知识有积极的作用。孩子们通过探索化石可以开展地质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启蒙教育。可能将来会有很多孩子因为这样的活动,深深地爱上这些学科,成为我国各学科的大家们。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副校长王琳娜:

我们已经参加过好多次化石探索活动了,去过山东莱阳、辽宁朝阳等地方。山西榆社,我们是第一次来。我所在的小学,除了课堂上给孩子们讲授古生物知识,还鼓励孩子们参与古生物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结合实际、独立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古生物学家,而是培养孩子们严谨务实的态度,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以及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或者说,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科学精神,这一点,我认为至关重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