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蔺县发现新形态恐龙足迹——蜀南刘建足迹

四川古蔺县发现新形态恐龙足迹——蜀南刘建足迹

四川古蔺县发现新形态恐龙足迹——蜀南刘建足迹

四川古蔺县发现新形态恐龙足迹——蜀南刘建足迹

四川古蔺县发现新形态恐龙足迹——蜀南刘建足迹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华西都市报:在遗迹学数百年历史上,首次将一个物种的属名赠予一位记者,这位幸运的记者就是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刘建。近日,多国古生物学者在四川古蔺县发现了一批新形态的恐龙足迹,并将其命名为蜀南刘建足迹(Liujianpus shunan)。为了考察这些足迹,刘建和科学家们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烈日,“挂”在悬崖上50多个小时,还曾一度滑坠下悬崖20多米。

权威期刊发文

中美德国家科考队 古蔺发现罕见恐龙足迹

2015年7月,中、美、德等国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中国四川古蔺县椒园乡下侏罗统地层中发现了一批恐龙足迹。

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生邢立达,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教授马丁•洛克利,德国古爬行及两栖动物博物馆教授亨德里克•克莱因等专家学者在最新一期国际学术刊物《历史生物学:国际古生物学杂志》(Historical B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eobiology)撰文描述了这批特殊的标本。

这些足迹约37厘米长,后足迹被一道横向的折痕分成前后两个区域,前部是四个与足迹中轴近平行的趾头痕迹,后部是呈拋物线的脚跟迹;而其对应的前足迹则有五个钝钝的大爪。

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形态混合了原始的基干蜥脚形类足迹(如大龙足迹)与晚期蜥脚类足迹(如雷龙足迹)的特征,是极为罕见的“中间环节”。经过考察,这些足迹不仅是新发现的物种,也是中国乃至亚洲首次记录蜥脚类足迹的新属。

科学家们建议

为纪念辛勤付出 脚印以华西记者名字命名

刑立达、马丁建议,将这些新发现的足迹命名为“蜀南刘建足迹(Liujianpus shunan)”,为新属新种。刑立达介绍,以刘建的名字命名,是为了感谢他和团队为古生物学者们的国际野外考察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艰难悬崖科“烤”

为足迹描线 烈日下挂在悬崖50多个小时

8月份的古蔺,气温接近40℃,“汗如雨下绝对不夸张,眼睛睁都睁不开。”刘建说。用白色粉笔标记足迹的边缘,将一块白色的塑料薄膜平铺在足迹上,再用笔在薄膜一点一点把足迹的边缘描下来,还要为模式标本铸模。

这些工作,全部都是在高约30米的悬崖上完成的。整个悬崖几乎与地面垂直,刘建和科学家队友们爬了近百次。一次考察作业期间,刘建还从20米高处滑坠,背部、手部被划伤。上百个足迹,他们每天需要顶着烈日,“挂”在悬崖上数个小时描线,一共“挂”了50多个小时才完成。

相关报道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华西都市报(吴冰清):在遗迹学数百年历史上,首次将一个物种的属名赠予一位记者,这位幸运的记者就是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刘建。

就在前几天,多国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四川古蔺县发现了一批新形态的恐龙足迹。为了临摹下悬崖上这些足迹的形状,刘建和队友们在40℃的高温下,“挂”在悬崖上50多个小时,还曾从20米高处滑坠下来。为感谢刘建为考察做出的贡献,这些足迹并没有以某个古生物学者的名字命名,而被叫做蜀南刘建足迹(Liujianpus shunan)。

除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身份,刘建也是中国首位完成“7+2”(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南极北极极点)的新闻人和一位狂热的古生物爱好者、收藏家。得知新物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刘建有些惊讶,“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这份荣誉背后,是辛苦的付出。从2013年开始,刘建就和古生物学者们进行考察。8月份的古蔺,气温接近40℃,“汗如雨下绝对不夸张,眼睛睁都睁不开。”刘建说。

为了给足迹标本铸模,他们要先用白色粉笔标记足迹的边缘,再将一块白色的塑料薄膜平铺在足迹上,用笔在薄膜一点一点临摹。这些工作,全部都是在高约30米的悬崖上完成的,刘建和队友们爬了近百次。一次考察作业期间,刘建还从20米高处滑坠,背部、手部被划伤。上百个足迹,他们“挂”在悬崖上50多个小时,才完成描边。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