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一种通过抽吸式取食的鱼龙

鱼龙Shastasaurus化石

鱼龙复原图

中国贵州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一种通过抽吸式取食的鱼龙,这在已知的鱼龙解剖学和行为学上都属于非常独特的一种取食方式。

鱼龙(Ichthyosaurs)是一类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非常重要的爬行类动物,从早三叠纪(Early Triassic)到晚白垩纪(Late Cretaceous)时期都有鱼龙化石的发现。尽管从外形和捕食策略上有很大分化,但大多数鱼龙都有一双大大的眼睛,长又很多锥形牙齿,以及适合游泳的流线型身体。

根据从中国新发现的鱼龙化石,科研人员对传统的鱼龙身体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形态学差异度比我们之前所认识的要更大。在中国贵州省晚三叠世(卡尼期Carnian)小凹组(Xiaowa Formation)地层中发现的鱼龙化石Shastasaurus liangae comb. nov.,其头部非常小,鼻子严重退化缩小,也不长有牙齿。该种鱼龙还是迄今发现鱼龙中脊椎骨最多的一种:86块骶前椎骨(presacral vertebrae)和超过110块的尾椎骨(caudal vertebrae)。如此多的脊椎骨数量不仅在鱼龙是最多的,而且在四足动物中也是惊人的。

将这种鱼龙化石的解剖形态学与现代的齿鲸(odontocetes)做对比,Shastasaurus也是一种采取抽吸式取食方法捕食海洋中无壳头足类和鱼类的捕食者。这种捕食方式非常独特但却在晚三叠纪无齿类鱼龙中普遍存在。在中生代之前并没有其它海生爬行动物采取类似取食方式的研究报道,Shastasaurus这种特殊的取食方式的发展可能与当时晚三叠纪大气中氧气含量降低有关。


化石网 企鹅替身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鱼龙 晚三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