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道县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掘出8颗人类牙齿化石

永州道县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掘出的部分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近日在永州道县对福岩洞古人类遗址进行了发掘,昨天,专家发掘出8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测定,距今已有3万5千年至10万年左右,由此判断,早在3万年以前,就有人在道县的福岩洞生活。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组成的考古队,在道县乐福堂乡后背山福岩洞内进行发掘,至昨天共发掘出8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现场发掘专家初步推断,该人牙化石极可能为3万年前古人类所有。

相关链接:

道县福岩洞古人类遗址发掘简介

福岩洞遗址位于道县乐福堂乡塘碑村三组,距县城约18公里,南距玉蟾岩遗址约6公里。经纬度座标为北纬25°39′04.1″,东经111°28′ 54.9″,海拔约220米。遗址所在处为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峡谷地貌,洞穴发育于村东南一大体呈南北走向的石灰岩山——当地称为后背山,有南、北两个洞口,北洞口距现今河面约10米,南洞口距现今河面约4米。因南洞口被现代村民造牲畜圈栏遭受严重破坏,因而此次主要选择在距南洞口约50米的洞内进行布方、发掘。

发掘共分Ⅰ、Ⅱ两区,发掘面积约20㎡。遗址堆积以Ⅱ区最厚、最为典型,自上至下可分为4层:①层为灰白色钙板层,较硬,厚约10厘米,不连续分布;②层为黄褐色粘土,土质较紧密,出土大量动物牙齿化石和人牙化石,厚25~30厘米;③层为砂砾石层,局部胶结紧密,砾径多为2-5厘米的砂岩,磨圆一般。无包含物。厚75~80厘米;④层为浅黄色粉沙黏土,土质较疏松。出土少量动物牙齿、骨骼化石,另发现有人牙化石。厚约1.4米。因时间关系,此次发掘未见底。

遗址第②、④层出土动物牙齿化石含30多个动物种类,包括有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食虫目、长鼻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从动物的组成看,属于南方地区第四纪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相关的测年正在进行中,但从包含巨貘、鬣狗等绝灭种的情况推断,此遗址的年代可能在晚更新世的晚期阶段。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出土于地层中的4颗人牙化石,若遗址年代推断正确,此次发现将是为湖南省更新世时期古人类的人类化石增加了一批重要标本,为追溯解剖学上现代人类的迁徙、扩散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福岩洞遗址曾于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进行过考古试掘,但仅发现一些动物牙齿化石,未见相关人类遗存。此次发掘无疑丰富了该遗址的内涵,重新定位了该遗址的性质。发掘资料已在整理之中。待测年结果出来后,来年将可能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规划。


中国永州新闻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 化石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