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研究所抽屉里发现霸王龙新祖先
这幅由卡尔加里大学于2025年6月6日提供的艺术家插图展示了新发现的恐龙物种Khankhuuluu mongoliensis,它是霸王龙的祖先。2025年6月4日,科学家们表示,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蒙古科学院古生物学研究所抽屉里存放了50年的被误认的骨头实际上属于一种新的霸王龙,它改写了霸王龙的家族历史。© 卡尔加里大学/法新社
(化石网cnfossil.com)据法新社(丹尼尔·劳勒):科学家周三表示,在蒙古一家研究所的抽屉里存放了50年的被误认的骨头属于一种新的霸王龙,它改写了霸王龙的家族历史。
根据《自然》杂志的一项新研究,这种体型庞大的霸王龙的细长祖先长约4米(13英尺),重四分之三吨。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合著者Darla Zelenitsky告诉法新社:“这将是一匹非常大的马的大小。”。
这些化石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蒙古东南部首次被挖掘出来,但当时被确定属于另一种暴龙——阿氏暴龙。
半个世纪以来,这些化石一直放在首都乌兰巴托蒙古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抽屉里。
Zelenitsky说,当时正在蒙古旅行的博士生Jared Voris开始翻抽屉,发现有些不对劲。
事实证明,这些化石保存完好,是一个全新物种的两个不同个体的部分骨骼。
泽列尼茨基补充道:“像这样的发现很可能存在于其他尚未被认可的博物馆中。”。
“混乱”家族史
他们将新物种命名为Khankhuuluu mongolinesis,大致意思是蒙古的龙王子,因为它比“国王”霸王龙小。
在蒙古发现的一种新发现的恐龙物种的图形,据信是霸王龙的祖先。© 法新社
Zelenitsky说,这一发现“帮助我们澄清了暴龙家族的许多历史,因为以前它真的很混乱”。
霸王龙代表了家族的终结。
直到6600万年前,当一颗比珠穆朗玛峰还大的小行星撞击墨西哥湾时,它才成为北美的顶级捕食者。
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生命被消灭了,包括所有没有进化成鸟类的恐龙。
大约2000万年前,Khankhuuluu(或另一个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现在被认为是通过曾经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陆桥从亚洲迁移到北美的。
这导致暴龙在北美各地进化。
然后,其中一个物种被认为已经穿越回亚洲,在那里出现了两个暴龙亚群。
其中一只体型较小,重量不到一吨,因其长鼻子而被昵称为“匹诺曹霸王龙”。
另一个子组是巨大的,包括像塔尔博龙这样的庞然大物,它只比霸王龙小一点。
其中一只巨大的恐龙随后再次离开亚洲前往北美,最终产生了霸王龙,它只统治了200万年,直到小行星撞击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