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

“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

“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

跨越20万年,世界最大的象化石在潍坊市博物馆展出

(化石网cnfossil.com)据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潘明哲 奎文融媒 王凯 潍坊报道):12月28日,“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在潍坊市博物馆开展。展览通过化石实物、复原模型、考古现场、多媒体展台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潍坊象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等,揭示潍坊区域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与生物的协同演化。

潍坊象作为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象新种,其复原形象一直备受期待。今天一早,很多市民便来到潍坊市博物馆一睹潍坊象真容。

潍坊市民尹文青告诉记者,通过新闻了解到潍坊象化石展,孩子也比较感兴趣,正好这几天孩子上美术课画的就是博物馆猛犸象主题,就带孩子过来见识见识实物和模型,是不是跟画的一个样子,这样更加生动,印象也更深刻。

据介绍,潍坊象于1979年3月在潍县望留公社(今属潍坊市潍城区)被发现。后经详细考证,它生存于距今约10万年至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代表了比南方象更为进步的猛犸象属晚期的一个新种类。因此,研究者以“潍坊象”来命名这个新种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金昌柱便是最早参与发掘的工作者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回忆称:“发掘过程当中,头一个出来的就是它的那个肱骨,从肱骨大小来看,当时可能是非常大的象,很可能潍坊出现一个硕大无比的象的骨架。”  

2023年,潍坊市重新启动“潍坊象”化石的研究、保护与利用工作。根据臼齿复原的潍坊象肩高4.83米,体长8.50米,体宽2.20米,门齿长3.70米。202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专家对复原骨架进行科学论证,确证了潍坊象为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象,潍坊地区为猛犸象地理分布最南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年研究员王元告诉记者,潍坊象保存比较完整,头骨、下颌骨、臼齿、头后骨骼,基本可以保留70%到80%,把它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象,主要还是根据它的第三臼齿,这个第三臼齿是目前所有象类中最长的、最宽的、最大的,这是主要的一个认证依据,当然其他头骨的测量,头后骨骼、跖骨的测量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

展览还融入潍坊临朐山旺化石、诸城恐龙等珍贵发现,将远古生命与自然环境的协同演化娓娓道来,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展现潍坊象庞大、雄壮的本来面貌和远古潍坊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金昌柱表示,潍坊当时有很多大象、犀牛,在生物多样化方面,潍坊是非常独特的一个地方,可以说潍坊是一个古生物的大城市。潍坊象的城市名片,可以帮我们进一步探讨古代地理气候变化的真实情况,通过展览来普及古生物的知识。

相关:“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开展式举行 解冰刘运出席

(化石网cnfossil.com)据潍坊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付凯 刘福文/文 王晓光):12月28日上午,“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开展式在潍坊市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解冰,市委书记刘运出席;市领导杨建华、狄波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

开展式上,解冰对潍坊市强化潍坊象化石保护、研究,精心筹备高水平展览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刘运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第四纪亚太地区地层委员会主席金昌柱,潍坊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吉树春,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山东大学兼职教授、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孙敬明颁发潍坊市博物馆名誉馆长聘书;孙敬明介绍了潍坊象发现命名及发掘、研究、利用情况;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为展览揭幕。

开展式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展览通过化石实物、复原模型、考古现场、多媒体展台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潍坊象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据悉,本次“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是自1979年潍坊象化石出土以来首次展览,1979年潍县望留公社(今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武家村出土一具较为完整的猛犸象化石,因其属猛犸象新种,被中国科学院定名为“潍坊象”。作为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猛犸象种类,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象,潍坊象承载着重大的科研和考古价值,对于探究古生物奥秘以及区域环境演进轨迹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将以此次展出为契机,持续做好潍坊象化石的保护修复、展览展示、研究利用和宣传推广等工作,深度挖掘潍坊象化石的多重价值,真正用好用活“潍坊象”这一城市名片,助力提升更好潍坊文化软实力。

相关:潍坊象出土“隐身”45年后重见天日 “潍坊象化石展”开展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山东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孙磊):12月28日上午,“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开展式在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举行。挖掘出土45年后,潍坊象重见天日,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展览

彰显潍坊文化自信

潍坊市博物馆展厅内,肩高4.83米、体长8.50米、体宽2.20米、门齿长达3.70米的潍坊象复原模型威武矗立,像一位从远古时代走来的使者,静静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潍坊故事”。

展览共展出古生物化石64件。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潍坊象的魅力,潍坊市博物馆邀请国内权威古生物策展团队参与,融入世界前沿的展学理念,通过化石实物、复原模型、考古现场、多媒体展台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全面展示潍坊象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

不仅如此,展厅内还设置了多媒体互动区,游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潍坊象来一场亲密接触,也可以参与互动游戏,在趣味游戏中,加深对潍坊象的了解和认知。

“我们博物馆将以此次展出为契机,持续做好潍坊象化石的保护修复、展览展示、研究利用和宣传推广等工作,深度挖掘潍坊象化石的多重价值,真正用好用活潍坊象这一城市新名片,助力更好提升潍坊文化软实力,彰显潍坊的文化自信。”潍坊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溯源

潍坊象世界“独一无二”

开展式现场,当年参与潍坊象挖掘的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孙敬明回忆起潍坊象初见天日的情景。

“潍坊象于1979年3月在潍县望留公社武家村西发现,北京专家金昌柱带队挖掘后带回北京整理研究,1986年6月运回潍坊市(今潍城区),1983年金昌柱研究成果《山东潍县原齿象属一新种》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正式发布‘潍坊象’命名。”孙敬明说,这之后,潍坊象引发了业界关注。

前来参加开展式的金昌柱,现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他告诉记者,这只大象大约生存于距今约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生存环境为凉爽的森林草原环境,约18岁左右。

“潍坊象是全世界最高、最大的象,是独一无二的,在猛犸象的演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猛犸象只有潍坊有,世界上以地方名命名猛犸象的也只有潍坊象,这是一张含金量非常高的潍坊城市名片。”金昌柱说。

现象

潍坊区域远古时期生物就具多样性

孙敬明告诉记者,潍坊象生存的时期,在潍河、淄河、弥河、白浪河、胶莱河等流域发现多处同种类型大象,以及其他哺乳类动物化石,这充分证明潍坊区域远古时期生物的多样性。

孙敬明进一步告诉记者,潍坊周边临沂、沂水、兰山、泰安、宁阳、枣庄台儿庄、济南长青都发现大象化石,尤其沂水跋山水库发现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8具大象下颌及部分骨牙制品。其中一件象牙铲长约50厘米。这就证明20万—10万年前海岱区域泰沂山脉南北两侧是大象等众多古生物的乐园。

潍坊诸城市是“恐龙之乡”,“巨型山东龙”是世界上已知鸭嘴龙类中最高大的,也是鸟臀类恐龙中最高大的;潍坊临朐县的山旺化石,被称为“万卷书”,它们和潍坊象共同诠释着潍坊远古时期生物的多样性。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在山东潍坊这片土地上,成片的森林和草原,气候凉爽,潍坊象漫步其间,怡然自得,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卷。”孙敬明感慨道。

寓意

大国气象,盛世吉祥

潍坊有“象”,是潍坊深厚人文与自然遗产的独特见证,但由于种种原因,潍坊象化石隐身四十余年,迟迟没有走进“寻常巷陌”。历史的遗憾,在45年后的今天,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新时代,得到了最好的弥补和展现。

2023年的11月28日,潍坊市博物馆举行“山东潍县中更新世晚期潍坊象化石复原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科研文博部门的专家围绕如何科学保护、深入研究、开发利用好潍坊象化石资源发表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此后,潍坊象化石复原工作就进入了“快车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因与“祥”谐音,被赋予了吉祥、和谐、繁荣的美好寓意,其庄重敦厚、包容智慧的特质,承载着“太平有象”“万象更新”“大象无形”“包罗万象”等深厚的文化寓意,与潍坊的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

老子《道德经》言:“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以“大象”譬喻大道,得大道者,近者悦,远者来!平安康泰。

潍坊象从远古走来,呈“潍坊大象”,寓大国气象、盛世吉祥。我们追寻潍坊象的足迹,穿越回2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晚期,在凉爽的森林草原里,探索潍坊象的生命旅程。这里,有中国的文化自信,更有“近者悦,远者来”的大国气象、盛世吉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潍坊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