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现全球最小恐龙蛋化石,被命名为“赣州迷你蛋”
(化石网cnfossil.com)据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吴珍):近日,由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江西省地质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蛋化石类型,刷新了保存完整的全球最小恐龙蛋化石记录。
10月14日,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History Biology)。
2021年,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总工程师楼法生带领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江西省地质博物馆研究团队,在赣州市赣县区梅林镇一处工地发现并征集了一个保存较好的蛋窝,其中有6颗无规则排列的近乎完整的蛋化石,产出地层时代为距今8000多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时期。随后,我局研究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展开合作,经过3年的研究确认其为恐龙蛋化石。
左一为新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韩凤禄供图)
“此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在宏观上呈椭圆形,蛋壳外表面有蠕虫状和结节状纹饰,蛋化石极小,蛋壳极薄,这些特征都与其他已知的恐龙蛋化石有所不同。此前,在中国发现的恐龙蛋化石中,最小的是浙江产出的金国微椭圆蛋,其大小约为45.5mm×40.4mm×34.4mm。这次赣州发现的蛋化石长度仅为29 mm,由于新发现的蛋化石在大小、蛋壳厚度、气孔系统和超微结构等方面与此前发现的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我们建立了新属种。”楼法生介绍。
研究论文配图中的赣州发现的恐龙“迷你蛋”(韩凤禄供图)
“通过对已知蛋化石的系统演化分析后,我们认为这些恐龙蛋来自一种小型的兽脚类恐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脊椎动物研究领域副教授韩凤禄说。
恐龙作为中生代的霸主,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浓厚兴趣,它们的神秘和强大引发了人们无数的遐想。而恐龙蛋作为恐龙繁殖的重要产物,对于了解恐龙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认为,新发现的全球最小的完整恐龙蛋化石,增加了晚白垩世恐龙蛋的多样性,对了解晚白垩世兽脚类恐龙的演化和繁殖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赣州发现全球已知最小的完整恐龙蛋化石
(化石网cnfossil.com)据江西日报(童梦宁):10月16日,记者从赣州市相关单位获悉,近日,专业学术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发布了有关赣州盆地白垩纪晚期恐龙蛋研究的最新成果:古生物科研人员历时近三年科研攻关,确认赣州市赣县区梅林镇境内新发现的一窝小型恐龙蛋化石是全新的蛋种,其中6枚恐龙蛋化石无规则排列,呈椭圆形,长轴仅2.9厘米,个头比鹌鹑蛋(常规)还小,刷新已知的世界最小恐龙蛋纪录,被命名为“赣州迷你蛋”,为当前全球保存完整且有记录的最小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作为恐龙繁殖的重要产物,对恐龙的繁衍及其生存环境研究至关重要。第四届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总工程师楼法生介绍,“赣州迷你蛋”的特征说明远古时期江西境内出现过一种未知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进一步增进了古生物研究领域对赣州盆地白垩纪晚期恐龙多样性的了解,对恐龙到鸟类的行为方式等演化过程、白垩纪古生态和古环境恢复等方面研究,均起到十分关键作用。
据了解,2021年9月起,科研人员开始着手在梅林镇境内抢救性发掘这6枚迷你型恐龙蛋。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共同成立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最终实现新突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武瑞博士是科研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他表示,为深入了解这6枚珍贵的恐龙蛋化石,科研团队运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等多种技术手段,详细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恐龙蛋化石具备独有的特征组合,如蛋壳内有乳突层即白色“蛋青”,且乳突层和连续层之间(指蛋壳、蛋膜之间)边界模糊;连续层中存在大量直径约为1至2微米的囊泡;等等。这些特征显示,这6枚恐龙蛋化石均为恐龙胚胎发育中的受精蛋,其中一枚还残留一根胚胎骨头。
近年来,赣州盆地作为世界恐龙蛋化石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出土了大量形态多样的恐龙蛋化石。“赣州迷你蛋”化石的发现,为全球古生物研究学者打开了一扇探索远古生物世界的窗户,有助于更加清晰了解恐龙的演化历程和地球的历史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