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寻“龙”

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寻“龙”

到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寻“龙”(资料图:来自保定自然博物馆)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实习记者 田佳玮):“恐龙最大能活多少岁?最小又能活多少岁呢?”

“我们可以通过对恐龙化石的骨骼进行切片,并观察内部的骨组织结构来推断恐龙的年龄。恐龙骨骼具有类似树木生长年轮的结构,通过这些‘年轮’我们就能估算出恐龙死亡时的年龄。”

春节前,一场科学公益讲堂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举行。该馆副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赵祺的讲座以《如何估算恐龙的年龄》为题,用馆内鹦鹉嘴龙为例,给大家介绍了骨组织学在恐龙年龄估算中的具体运用。台上台下互动频繁,观众接受了一堂生动的自然科学课。

科学公益课是中国古动物馆的重要活动之一。据了解,自今年1月初开馆以来,该馆累计接待游客接近12万人次,春节期间更是成为居民游客休闲参观的好去处。

沉浸感受生物演化

“我们是特意从北京过来的,能抢到票特别幸运。”游客张然带着7岁的儿子早早赶到博物馆,急切地想要开启这场穿越远古的旅行。

中国古动物馆占地面积约120亩,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走进展厅,就像是走进了时空隧道,一幅历经数十亿年的生物演化图景徐徐展开。从远古海洋到恐龙帝国,再到哺乳动物,“演化”是展览的核心主线。约38亿年前,地球的远古海洋中出现了最早的生命,漫长的生命演化历程自此开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化石就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它们的体长仅有3厘米左右,却穿越了4.36亿年的时空。

“恐龙”展品最受关注

今年是龙年,馆内的“恐龙”化石展品尤为丰富。走进中国古动物馆的恐龙帝国展厅,映入眼帘的蛇颈龙悬吊在空中,两侧墙体上极富视觉张力的彩绘,生动再现了亿万年前的地球记忆。向前走上几步,抬头可见蔚蓝“天空”下,一群翼龙正展翅翱翔……置身其中,鲜活生动的场景让人们仿佛回到了侏罗纪时代。

“真霸气呀!”在镇馆之宝之一、目前全世界唯一中华猛龙骨架化石前,游客们发出阵阵惊呼。

赵祺向记者介绍,这具中华猛龙骨架标本整体长约7.6米,高度接近3米。1987年发现于新疆奇台县将军庙化石点(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其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距今约1.66亿至1.57亿年。由于当年化石所在围岩非常坚硬,科学家们经过整整两年的努力,才最终把它修复出来。化石标本保存得非常完整,只缺少前肢和部分尾椎。科学家们通过对骨头愈合程度的研究,推断其在死亡时尚未达到体成熟,仍然处于生长阶段。

新馆让化石“活起来”

中国古动物馆的展品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目前馆里陈列的展品总计约6000件左右。

等级高、藏品多,这样一个国家级大型自然科学博物馆缘何选择在保定落地?据了解,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与保定市共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拥有约40万件古生物化石标本。受空间所限,以前在野外发现的化石标本通常以研究为主,很难向公众进行展示,大型标本的修复也存在较大问题。与此同时,保定市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迫切需要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注入。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的建成,大大拓展了标本的展示空间,可以将标本进行多视角、多方法展示,能够让这些化石走出库房,活起来、转起来、动起来,更方便向公众系统普及古生物学等知识。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在保定,像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公共设施,以及一处处文旅新地标,已深度融入京津冀文旅系统协同发展中。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