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科普新动线”活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

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科普新动线”活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

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科普新动线”活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

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科普新动线”活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

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科普新动线”活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

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科普新动线”活动走进中国古动物馆

(化石网cnfossil.com)据西城科普进行时:为进一步盘活西城区科技场馆资源、推动科普阵地建设,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北京市西城区科协“科普新动线”走进了中国古动物馆,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综合办公室吕庆娟化身科普达人“西小科”,带观众了解神奇的史前生物和古人类的演化历程。

中国古动物馆创建于1994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作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展陈面积2,000余平方米,包括古脊椎动物馆和人类演化馆两个常设展厅,展品主要有1000多块化石,展示着5亿年来证明生命演化历程。

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葛旭首先为西小科介绍了古脊椎动物馆:“一楼是古鱼和古两栖动物展厅,二楼是古爬行类动物展厅,三楼是古哺乳动物展厅,这种布展方式揭示了从鱼到人的演化的过程,人们可以从下到上,了解简单生物是怎样进化为高等生物的。”

在馆内众多展品之中,巨大的恐龙骨架化石最为引人注目。“根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中国境内共发现了343种恐龙,这条长达25米的马门溪龙就是其中之一”,葛旭介绍到。马门溪龙是脖子最长的一种恐龙,脖子长度甚至能占到身体的一半,它有19节颈椎,而哺乳动物只有7节。“相对于脖子的长度,马门溪龙的脑袋显得非常小”,葛旭讲到,“它的脑量只有500毫升左右,不足以支持全身的运动,因此在马门溪龙的腰部中间,有一个神经节,来指挥它的后肢和尾巴的运动。”随后,葛旭为西小科介绍了同样发现于中国的棘鼻青岛龙:“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头顶上长有一个长长的头冠。现在的研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发声器,让恐龙可以发声鸣叫。”

在展厅二层的许氏禄丰龙化石前,葛旭为西小科讲述了“中国第一龙”的来历:1938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来到云南禄丰进行发掘,并把其中最完整的一只恐龙定名为许氏禄丰龙,这也是第一具由中国人发现发掘、研究并装架的恐龙。

在众多化石中间,西小科发现了一件特殊展品:拉蒂迈鱼标本。“它是现生的标本,也可以叫做活化石,揭示着从鱼到四足动物演化过程中一个重要演化阶段。”葛旭介绍说,“我们现在吃鱼的时候,一般都会把鱼鳍扔掉,因为它上面没有肉。但是拉蒂迈鱼属于肉鳍鱼,鱼鳍里面是有内骨骼的,在演化过程中意味鱼类开始准备爬上陆地了。目前为止全世界只发现过200多条这样的鱼,我们馆里的这条,算是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所以非常珍贵。”

在人类演化馆内,西小科参观了各时代古人类化石和石器标本和模型,以及我国科学家的古人类DNA研究等最新成果。“最初的乍得撒海尔人标志着人类的出现,南方古猿中的古猿阿尔法种朝着人类的演化方向又前进了一步;接下来出现了能人和直立人,著名的北京猿人就属于直立人”,葛旭通过图表、化石和模型为西小科讲解了人类的演化进程:“北京猿人证明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猿人的关键性演化节点。他的四肢结构跟我们现代人已经非常像了,但额头特别窄小,眉脊很高,而且没有下颌,研究认为,北京猿人是先发育了四肢,头脑才随之聪明起来的。”在展示人类脑量变化区域,葛旭介绍道:“黑猩猩的脑量就像一个小柠檬,南方古猿的脑量类似于一个小菠萝;到了直立人阶段,平均的脑量达到1,088毫升,相当于两瓶矿泉水;我们现代人,也叫智人,脑量大约是1,300-1,500毫升。”

此外,西小科还参观了达尔文实验站。实验站供化石修理和鉴定的各种工具,让参观者亲手体验修理化石的快乐,在实践中了解化石的基础知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古动物馆还放映3D电影,开设科普课程,建立俱乐部,让大家了解古生物学这门学科。副馆长葛旭表示:“未来,我们还会不断丰富展陈内容,创新科普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打卡留念,学习更多古生物学知识,探索5亿年生命演化的奥秘。”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科普 中国古动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