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年前的南阳古人类就会狩猎野生牛

3万年前的南阳古人类就会狩猎野生牛

3万年前的南阳古人类就会狩猎野生牛

(化石网报道)据南都晨报(曹静雅):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先民们辛勤耕耘,经过上万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农耕文明。在农耕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上,人类告别“刀耕火种”,走向文明社会,牛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同时,牛对人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它们吃苦耐劳的个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和勤劳奉献的民族精神。因此,在农历辛丑年——牛年到来之际,本报联合南阳唐王府博物馆开办“牛年说牛”栏目,同大家一起聊一聊:古人为何如此爱牛。

牛科动物起源于中新世(距今约2330至530万年),是由原古鹿类分化的一支混杂而进步的支系,很多牛科动物的化石在我国的上新世(距今530至258.8万年)和更新世(距今约260至1万年)的地层中被发现,包括原始牛、水牛、野牛、羚羊和转角羚羊等。牛是哺乳动物中最后出现的一个类群,起源于原始的羚羊类,随着进化过程,体形演变为身材高大、四肢粗壮,达到顶点的便是非洲野牛属和野牛属。

南召考古发掘出旧石器时代牛骨

就目前的科学研究,家牛的祖先——原始牛起源的具体年代尚不能确定。

201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灵井考古队在灵井许昌人遗址考古中发现一对较完整的原始牛牛角,两角尖之间的复原宽度可达2.5米,考古测定距今约8至10万年。这里曾经发现过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灵井原始牛牛角的发现,证实原始牛在许昌人时期已达到了高峰,同时也可能是其最后的辉煌。原始牛是一种体型庞大、性情凶猛的动物,个体是现代黄牛的1倍以上,适应于茂密的草原或开阔的森林环境。原始牛具有当今非洲野牛同样的攻击性,极其危险、难以猎获,原始牛牛角化石与灵井许昌人同出一地,说明许昌人已具有一定的狩猎能力,能成功捕获此类大型动物,而原始牛已成为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的狩猎目标。

南阳地处中原,有着2.66万平方公里丰饶的土地。距今50至60万年间,著名的南召猿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适宜人类久居于此。在南召县古人类遗址考古发掘中,距今约2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发现有牛骨,由此佐证南阳人对野生的牛进行狩猎至少在3万年前。

跨湖桥文化距今约7000至8000年,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一处内涵丰富、文化面貌独特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这里发现有数量可观的牛头骨及其他动物的骨骼,其中猪牛等动物的牙齿磨损度普遍较高,这是跨湖桥人肉食大多来自狩猎的证据,因为老迈的动物缺乏抵抗力,容易成为捕杀对象。

我国养牛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最新研究证实,中国东北是人类最早驯化牛类动物扩散中心之一,对在哈尔滨附近发现的具有人类驯化痕迹的牛类骨骼化石进行科学测定后,其校正年代为距今10660年左右。在此之前,多数学者认为中东地区是中国牛的起源地。

1977年6月《文物》杂志发表的“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中动物群”一文介绍:“从发掘的牛骨来看,在仰韶文化中期,河南省淅川县已有家养的黄牛和水牛。”论证在6000至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将满足食用之后富余的小牛进行驯养,技术逐渐熟练,最终将牛驯养成家畜。

我们的祖先对牛进行了漫长的驯化过程和无数次的辛勤选育后,培育出了中国大地上品种丰富的家牛。人类最初驯化牛目的就是食用,食其肉,用其皮骨。在山东大汶口遗址和兖州王因遗址中,都发现作为家畜的黄牛和水牛骨骼,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也曾出土水牛头骨16个。

综合历史考古学家多年来的论证,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将牛驯养为家畜。在距今6000年前后,驯化的黄牛和水牛已普遍出现在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姜寨、下王岗、白家、半坡、北首岭、河姆渡、马桥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现有黄牛和水牛骨,这些牛骨往往与猪、狗、羊、 鸡骨相伴出土。

而用牛拉车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此后在发展过程中,牛具、车具逐步完备。《楚辞·天问》中有商王亥赶着牛车到有易氏地区,有易之君杀王亥,夺其牛群的记载,说明在早商时候用牛拉车已很普及。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牛骨骼层出不穷,还有各种材质的牛俑及牛模型器,说明养牛业已在整个社会广泛推广。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