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晚白垩世恐龙蛋新类型——休宁伞形蛋

休宁伞形蛋的蛋窝

休宁伞形蛋的蛋窝

休宁伞形蛋蛋壳径切面显微结构示伞形壳单元的排列

休宁伞形蛋蛋壳径切面显微结构示伞形壳单元的排列

休宁伞形蛋蛋壳球形的锥体(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休宁伞形蛋蛋壳球形的锥体(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化石网报道)据《科学通报》(文/黄建东 王强 胡远超):由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历史上非常关键的演化事件之一,羊膜卵的出现对这一演化事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它使得脊椎动物可以向更广阔的陆地生态系统扩张,进一步加速了脊椎动物的演化速率,提高了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羊膜卵 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羊膜卵的结构保证了脊椎动物可以在陆地上正常繁殖,而不一定依赖水环境。羊膜卵外层有一层坚硬的钙质卵壳或柔韧的纤维质卵壳,卵壳内为一层致密的壳膜,防止卵受到机械损伤、水分散发和微生物侵害。卵壳中分布有许多微孔,以保持胚胎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恐龙是爬行动物中演化最为成功的一类脊椎动物,这一类群自距今约2.35亿年前中三叠世出现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绝灭,统治地球长达1.7亿年之久,并且其中一类恐龙演化为目前地球上非常多样化的鸟类。它们的卵如同现生鳄类或鸟类的卵一样,由一层坚硬的、主要由方解石微晶组成的壳单元以不同排列方式构架成卵壳,卵壳中包裹着卵白和卵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这些坚硬的钙质蛋壳可以保存形成为化石,而其中的卵白或卵黄在化石过程中都已被分解或置换。因而,“恐龙蛋”成为研究羊膜卵形成和演化非常重要的材料。

恐龙蛋自19世纪中期发现以来,目前已在全球除南极洲和大洋洲之外多处地点被发现。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蛋数量最多、类型多样性最为丰富,截至目前的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已有15个省区市发现恐龙蛋,其中研究和命名的恐龙蛋类型包括有15个蛋科、31个蛋属、67个蛋种。

安徽黄山地区是我国一处非常重要的恐龙蛋产地,该区域发现恐龙蛋的地层为上白垩统徽州组,此次报道的恐龙蛋呈椭圆形,蛋化石在蛋窝中沿长轴定向排列,不在同一层面,长径平均为13.86 cm,赤道直径平均为10.43 cm,形状指数为75.25;蛋壳外表面无纹饰;蛋壳较薄,厚度平均为0.75 mm;比较特殊的是这一类型的壳单元整体呈降落伞形、三角形或锥形,壳单元排列疏密不均,锥体呈半球形,锥体层非常薄,平均厚度为0.12 mm,约为蛋壳厚度的1/6,柱状层近内表面和近外表面分别发育伞形结构;气孔道不规则;鉴于以上特征,与其他类型恐龙蛋进行对比,建立了一类新的恐龙蛋类型:休宁伞形蛋(新蛋属,新蛋种);并建立伞形蛋科(新蛋科)。

休宁伞形蛋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恐龙蛋类型的多样性,为进一步研究羊膜卵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古生物材料,同时也为皖南地区晚白垩世红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证据。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蛋 晚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