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西部义县组地层发现1.24亿年前的中华丽羽龙胃容物化石

中国与加拿大古生物学者29日发表论文,宣布在辽宁省西部义县组地层发现了令人震惊的恐龙胃容物化石,让人类首次详细了解了带羽毛恐龙到底以何为食。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邢立达、派普斯通恐龙研究所菲尔·贝尔、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姬书安等专家学者在29日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ONE》)上撰文描述了这批标本。

邢立达告诉记者,这批胃容物的主人是距今1.24亿的中华丽羽龙,体型较大,身长约2.4米,是已知最大的美颌龙类物种。“顾名思义,中华丽羽龙保存了原始的毛发状覆盖物,其最长的羽毛可达10厘米。中华丽羽龙的模式标本极其完美,具有完整的头骨与身体骨骼,是一个成年个体。”他说。

有趣的是,古生物学家在这件标本的腹部区域发现了一个驰龙类的腿部,几乎占满整个腹部区域,并位于肋骨之下。

“这显然意味着中华丽羽龙吞食了这只驰龙,而后由于某些原因而毙命,这胃中的最后一餐便成为化石,保存至今。”中华丽羽龙的命名者姬书安说。

除了驰龙类的腿部以外,中华丽羽龙的腹部区域也发现了几块不规则形状的石头,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石头是胃石,能协助它们消化。

此后,邢立达等学者开始对该驰龙类胃容物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从骨骼形态学上,这件胃容物可以归入中国鸟龙。中国鸟龙是一种行动敏捷的肉食性恐龙,拥有镰刀状的第二趾爪,又称“杀手爪”,如同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伶盗龙。

“从腿部长度推断,这只中国鸟龙长约1米,这意味着中华丽羽龙能够捕杀体型超过自身三分之一大小的大型猎物。”邢立达说。

令研究人员惊讶不已的是,在中华丽羽龙被命名后不久,相同的化石点又发现了另一件中华丽羽龙化石,其胃部同样有胃容物化石。

“恐龙的胃容物是极其罕见的化石,它们能显示恐龙的捕食关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发现,中华丽羽龙两件标本居然都发现了胃容物,实在是太幸运了!”权威恐龙学者菲利普·柯里谈到此依然兴奋不已。

第二件中华丽羽龙标本的胃容物较为凌乱,但可以分辨出至少两只孔子鸟。

“这些孔子鸟并不完整,都缺失了头骨、肋骨、椎体等,目前我们尚不清楚是中华丽羽龙有选择的吞食,还是这些骨骼已经被消化了。”古生物专家菲尔·贝尔说。

此外,邢立达也介绍说,两个消化程度接近的孔子鸟表明它们被快速接连地吃掉。这说明中华丽羽龙有较高的代谢率,能快速消化大量食物。

邢立达说,目前不能确定这些猎物是死后被中华丽羽龙吃掉还是被活体捕猎。“中华丽羽龙虽然有毛发,却不能飞行。相反,孔子鸟那长而弯曲的脚爪,发达的翅膀表明这种鸟已经适应树栖生活。”

邢立达的科研团队通过对大量现生动物的观察,在现生野生猫科动物中找到了答案:亚洲的豹猫、非洲的黑足猫等野生猫科动物的弹跳力强,经常扑袭地面觅食的鸟,就算鸟飞起来了也很容易被它们跃起捉住。

“这种行为的关键,在于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在进入可攻击距离之后,会看准时机,如闪电般出击。孔子鸟等古鸟类的飞行能力不如现生鸟类这般发达,这也是中华丽羽龙得手的另一个因素。”邢立达说。


新华网北京8月29日电(记者姬少亭 姚远 吴晶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中华丽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