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长云端对话带你读懂遗址里的秘密

稻城皮洛遗址考古队员工作照

稻城皮洛遗址考古队员工作照

(化石网)据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考古探寻未知,文物实证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2年,在中国考古新百年的起点上,12月9日,封面新闻、团炬、华商报、大皖新闻、闪电新闻联合发起“队长来了,读懂遗址里的文化基因”云沙龙。

邀请到四川、陕西、新疆、安徽、山东五地,长年坚守于发掘第一线的6名重要考古遗址考古队长,与网友们畅聊近年来他们所负责的考古遗址发现,讲述考古故事,分享关于未来的思考。

队长分享:这6个重要遗址的考古发现意味着啥?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郑喆轩:位于川西高原的皮洛遗址发掘揭露出多个古人类活动面,遗址发现的手斧、薄刃斧等遗物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莫维斯线”论战画下了休止符。其发现改变了从前人们认为青藏高原东麓是人类禁区、文化荒漠的认识。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朱超:岗上遗址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为主,绝对年代在5500年到4500年之间,正处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岗上发现的成套成组的礼器等,明确了海岱地区是礼制的重要起源地。

广汉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三星堆遗址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先秦时期遗址,是古蜀国的都城,同时也是古蜀文明的代表性遗址。近年来,该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彰显了古蜀人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吸收了许多周边地区的文化特质,对于认识中华文明有新的启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汉文帝霸陵位置的确认,改变了“凤凰嘴”为汉文帝霸陵的传统认识,西汉十一陵的名位问题已经全部解决。同时,出土文物的发现也反映出汉文帝提倡的仁政和节俭,西汉从文帝时期整个转向了中华帝国德治仁政的时期,这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的因素。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项目负责人胡兴军: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第一次系统地揭露了一座烽燧遗址的全貌。烽燧的发掘,揭秘了边塞烽堠系统运行的诸多细节,对于深化边疆治理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等方面意义深远。

安徽凤阳明中都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志:近年来,明中都遗址的发掘明确了建筑布局、基本性质、结构等,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宋元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宫殿制度的演变过程。其中反映出诸多汉人的传统文化,也包含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创造,充分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破局:扎实专业基础 利用新型技术讲好考古故事

因为小众,考古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处在“养在深闺无人知”的状态,让人感到神秘。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考古,通过考古发掘、考古研究,用考古成果讲述中国故事,更加生动、全面地呈现辉煌的中华文明?几位资深考古队长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夯实专业基础是队长们谈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扎实的田野考古工作,对考古工作进行科学阐释、深入挖掘考古核心价值,提炼其反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是讲述好考古故事的基础和前提。”王志说。

郑喆轩则以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为例介绍,在大步向前发展的同时,四川旧石器考古发展起点还较低,基础相对薄弱,仍然需要不断的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完善基础资料,才能更科学的向大众科普。

有了更加厚重的基础,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朱超认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十分重要。“除了开展博物馆展览这种常见的形式外,也可以尝试做一些微信公众号、设计一些相关的文创产品,用新形式进行宣传、普及。”

胡兴军则表示,未来将继续利用好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重大成果,做好烽燧遗址出土木简、纸文书研究阐释工作,讲好唐代戍边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马永嬴还提到,有条件的考古工地,在保证安全管理的前提下,也可以让民众参与考古工作,并且将重要的遗址建立展示机构,比如考古遗址公园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公众更好地认识文物的重要性、历史的价值,领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展望:考古需要技术斌能 未来或可加强国际交流

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的发掘打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点,至今已过去百年。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考古队长们也对未来有许多期许。

最近几十年,考古学得到快速发展,依托的是现代科学的考古发掘技术、工作理念、多学科合作、考古成果转换等方面。朱超认为,未来的考古工作也应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用新的理论方法指导研究工作,将先进的自然学科方法技术运用到考古工作中,并利用考古成果的普及和转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马永嬴谈到,希望全社会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文物保护对社会、对民族的重要意义。有些考古操作规程也可以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做一下调整。

近年来,三星堆祭祀区的考古发掘,无论是工作理念、工作方法,采用的科学技术,出土的珍贵文物以及获取的历史信息,都是全方位展现新时代考古学的新样板。作为发掘者,冉宏林对此感受颇深。未来,他期待中国考古学加强与国际交流,与世界考古学充分建立联系、进行平等对话,期待中国考古学全方位走向世界。在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国家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类起源、农业起源等世界所关注的课题中,能够作出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对此,王志也有类似的观点。“上学的时候总有些艳羡国际上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现在我们的技术也和国外一样出色。”王志说,如今,在考古工作理念和方法上,国内也根据不同的遗址性质、不同的学术目标不断创新探索适宜的工作方法。未来,希望能够加强国际交流,并期待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